发展板块构造_从洋壳俯冲到大陆碰撞.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板块构造_从洋壳俯冲到大陆碰撞

发展板块构造_从洋壳俯冲到大陆碰撞 2009年 第54卷 第13期: 1799 ~ 1803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发展板块构造: 从洋壳俯冲到大陆碰撞 郑永飞, 叶凯, 张立飞 ①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E-mail: yfzheng@ 2009-06-17收稿, 2009-06-18接受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编号: KZCX2-YW-13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9CB825000)资助 摘要 大陆地壳深俯冲与超高压变质的研究不仅带动了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 而且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契机. 根据俯冲地壳的性质, 已经认识到俯冲和碰撞分别以两种类型出现. 就地壳俯冲来说, 存在洋壳俯冲型(例如太平洋周边)和陆壳俯冲型(例如阿尔卑斯造山带). 就大陆碰撞来说, 则存在弧-陆碰撞型(例如喜马拉雅和青藏造山带)和陆-陆碰撞型(例如大别-苏鲁造山带). 大陆俯冲带深部化学变化与差异折返、洋壳俯冲与陆壳俯冲之间的时空转换, 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地壳俯冲 大陆碰撞 超高压变质 大陆动力学 过去30年里, 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就是在世界上二十几条大陆俯冲/碰撞带的变质表壳岩石中发现并确认柯石英和金刚石[1,2]. 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 证明它们所赋存的岩石曾经俯冲到至少80 km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深度而发生了超高压变质作用[3]. 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 大陆地壳由于密度较低, 因此不可能俯冲到地幔深度. 大陆俯冲带中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发现, 给板块构造理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4,5]. 纵观地球上已知的若干超高压地体, 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与其他变质岩相比超高压岩石有什么特殊之处? 表壳岩石的深俯冲/碰撞带是否属于普遍现象? 或者仅仅超高压岩石折返的构造体制具有特别之处? 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激动了固体地球科学家, 由此所带来的科学意义对于板块构造理论是深远的. 它将已知的地壳深度变质压力拓展到地幔深度, 数值上从80 km[6,7]扩展到120 km[8,9], 甚至达到200~350 km[10,11]. 超高压岩石从地幔深度折返回地表, 要求特殊的P-T条件. 对这些岩石进行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为我们探究深部地质过程打 开了新的视野[12~14]. 虽然地球科学家对俯冲和折返过程的解释面临挑战, 但是也正是这些挑战为我们透视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这有可能为我们解译上地幔不均一性、幔源岩浆性质及其多样性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 这些新的发现和科学透视植根于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15,16]. 另一方面, 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突出进展来自于对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动态解释[13,14]. 自从在陆源超高压岩石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以来, 中国科学家从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变革之中. 在过去的20年里, 他们在洋壳俯冲到陆壳碰撞这一系列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1~2005年在苏鲁造山带东海地区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工程, 其主孔(MH)深达5158 km, 连续提取了非常珍贵的超高压岩石样品.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 大陆和大洋地壳都曾经俯冲到大陆岩石圈地幔深度, 导致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 这不仅为我们发展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带来契机, 而且给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际学术界越来越意识到, 现阶段研究应充分重视大陆和大洋地壳 2009年7月 第54卷 第13期 的俯冲和折返过程, 一方面聚焦地壳内部拆离解耦与差异折返, 另一方面探索板片内部流体活动与化学分异. 尽管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出露的大地构造背景在各个造山带存在千差万别, 但是俯冲带深部流体活动与地壳折返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主题. 通过这类研究有望回答下列科学问题: (1) 不同成分的超高压变质岩在地幔深部形成后是如何折返回到地壳浅部的? (2) 俯冲带深部高压/超高压矿物脱水和熔融是如何支配变质流体/熔体形成和演化的? (3) 洋壳与陆壳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和化学变异有何差异? (4) 俯冲带深部流体活动是如何影响元素和同位素分异以及交代周围岩片的? 为了进一步探索大陆俯冲带的奥妙,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又启动了一个题为“深俯冲地壳的化学变化和差异折返”的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