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VOCs排放标准现状与污染控制思路概要
我国VOCs排放标准现状与污染控制思路 中国环科院标准所 张国宁 2016-06-18 目录 1. VOCs控制要求的提出 2.国家和地方VOCs排放标准 3. VOCs污染控制思路 1.1什么是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从物理特性角度——说明这类物质的可挥发性 有蒸气压(0.01kPa)和沸点(250 ℃或260℃)两种表述方式 主要应用于工业界,对VOCs产品(如涂料、油墨等)进行描述或检测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这类物质的污染特征 有狭义(如光化学反应性、健康毒性、臭味等)和广义(全部气态有机化合物)两种表述方式 应用于环境界,VOCs作为污染物,反映它们的健康和环境效应 从监测方法角度——侧重可操作性,测量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NMHC(HJ/T38-1999非甲烷总烃测量方法) TVOC(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2环境界关注VOCs的健康和环境效应 1.3典型的环保VOCs定义 美国 空气质量管理(州实施计划SIPs): 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或碳酸盐、碳酸铵外,任何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定义后附有7条补充条款,需要排除光化学反应活性可忽略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烷、二氯甲烷、丙酮、四氯乙烯等(52种,不断更新中)。 固定源标准(NSPS、NESHAP):任何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依据法定方法、等效方法、替代方法测得的有机化合物,或者依据条款规定的特定程序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欧盟 环境空气质量指令(2008/50/EC)、国家排放总量指令(2001/81/EC):人类活动排放的、能在日照作用下与NOx反应生成光化学氧化剂的全部有机化合物,甲烷除外。 工业排放指令2010/75/EU:在293.15K条件下蒸气压大于或等于0.01 kPa,或者特定适用条件下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日本 大气污染防止法:排放或扩散到大气中的任何气态有机化合物(政令规定的不会导致悬浮颗粒物和氧化剂生成的物质除外)。 我国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1.4我国环保VOCs定义的特点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 重点突出,关注了VOCs的主要环境问题(O3、PM2.5) 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兼顾了污染控制的全面性和排放标准的可操作性 污染控制的全面性:如健康毒性、臭味等,管控范围不受VOCs反应活性的局限,能够覆盖各行业管控的特征污染物 排放标准的可操作性:测量和核算,体现了排放标准管控方式的特点,排放标准特征明显 测量排气筒浓度、排放速率,测量厂界或代表点浓度,测量设备泄漏浓度等,这是大部分标准的管控方式 核算单位产品或单位涂装面积VOCs排放量,大量用于有机溶剂使用行业排放控制、排污收费工作 1.5VOCs控制要求的提出 2000年《大气法》仅有类似概念 有机烃类尾气、恶臭气体、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油烟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 首次把VOCs作为重点污染物(里程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创新环境管理模式,要求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 三区十群19个省(区、市)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14号) 火电、钢铁、有色、水泥、石化、化工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VOCs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在全社会推广使用水性涂料、低挥发性有机溶剂等 2014《环保法》 跨区域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2015《大气污染防治法》 1.6《大气污染防治法》 污染控制原则 第二条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VOCs控制要求 第四十四条 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 第四十五条 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铁矿资源找矿潜力分析和资源量预测(总)概要.doc
- 第二章_系统自然观资料.ppt
- 成都精城国际酒店式公寓项目营销策略总纲_138p_2011年概要.pptx
-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概要.ppt
- 第二章_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资料.ppt
- 我市参加广东省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概要.doc
- 我整理的选拔乡镇副科级干部面试真题附答案概要.doc
- 我国药品定价分析概要.pptx
- 第二章——第三次课自动控制理论资料.ppt
- 我是中国人个别化学习方案概要.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