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古汉语词的客家方言例证
中古汉语词的客家方言例证
温昌衍 温美姬
(嘉应大学中文系广东 梅州 514015 )
摘要:本文为一些中古汉语词语提供客家方言的例证,以增强其说服力,并证明“方言左证”法在中古汉语
研究中的可行性。文末分析了客家方言有不少中古汉语词的原因。
关键词:中古汉语词;客家方言;例证
中图分类号:H004 文献标识码:A
“中古汉语”还没有一个很严格的界说。多数人认为是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语
言。本文的理解同此。近十几年,中古汉语的研究有重要进展,获得了丰硕成果,这从王云
路、方一新两先生主编的《中古汉语研究》[1] (以下简称《研究》)可见一斑。应该说,中
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成绩尤其大,不过,结合方言材料研究似不多见。本文主要从客家方言词
[2]
出发(以代表点梅县和石城为例),主要为《研究》和《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
(以下简称《笺释》)两书中的一些中古汉语词语提供旁证(个别在两书范围之外,随文注
明),以增强说服力,同时证明学者们提出的“方言左证”法在中古汉语研究中的可行性。
以下逐条叙述。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例词也见于别的方言,例如“壮(肥胖)”、“我人(我
们)”。
1、称父为“阿波(爸)”,呼“母”为“阿摩”。“波”、“摩”两词见于李维琦先
生《隋以前佛经释词》所引的隋时印度僧人阇那崛多译的《佛本行集经》[1] (204 页):
时毕钵罗耶那童子父母见其年渐长成,堪受世欲。如是知己,即告汝言:“耶那童子,
我欲为儿聘娶女子,与儿为侍。”作是语已,时毕钵罗耶那童子白父母言:“波波摩摩,我
心不乐娶妻蓄妇,我意愿乐欲修梵行。”
尔时耶那童子父母告其子言:“……若人无子,无有继后。彼人终不得生天上。” 时
彼童子报父母言:“波波摩摩,我今不用立世相传,亦复不用继续于后,我当梵行。”
李维琦先生分析此例时说:“前言‘报(白)父母言’,接说‘波波摩摩’,此‘波波
摩摩’即是称呼父母无疑。”这种呼还保留在今客家方言中,如梅县方言,叫父亲为
“ a pa ”,叫母亲为 a ma,字分别写作“阿爸”、“阿嫲”。其中的“爸”为阴平
调,与普通话中读去声的“爸”(来自《集韵》必驾切)的来源不同,它应是来源于称呼父
亲的“波”的读音。(笔者按:据《研究》266 页,包括上引阇那崛多在内的高僧翻译的汉
文佛经,用“波”对译梵文中的“p”。)其中的“嫲”,是客家方言的方言字,是最具
客家方言特色(其主要用法是作为雌性标记)。它的语源就是称呼“母亲”的“摩”,它保
留了中古“摩”称母亲的用法和读音。(笔者按:据《研究》260 页,包括上引阇那崛多在
内的高僧翻译的汉文佛经,用“摩”对译梵文中的m。)
2 、“点种(萝卜、菜籽)”之“点”为去声。《经典释文》中,“点”有“丁簟”、
“丁念”二切;《集韵》中“点”属两韵,一在忝韵:“多忝切,《说文》:‘小黑也。’”
一在 韵:“都念切,郭璞曰:‘以笔灭字为点。’”很明显,“点”作名词,念上声;变
作动词用,读去声(以上见《研究》90页)。去声的读法,郭璞时代就已经产生。今客家
方言作动词意为“点种”时读去声(梅县音tiam ),其去声的读法来源于中古。
3、“抬头、仰头”说“马我”。《说文》:“马皮,马皮马我也。”“马我,马摇头也。”《联
1
绵字典》引《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一句,王注:“驷马马皮马我而鸣骧也。”可
见“马皮马我”就是“(马头)低昂”即“上下摆动”。从它的引申义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杜
甫《扬旗》:“庭空六马入,马皮马我扬旗旌。”是说旗旌上下翻卷。韩偓《多情》:“酒荡
襟怀微马皮马我,唇牵情绪更融怡。”是说襟怀上下起伏。《法院珠林》卷三十六引《大树紧
那罗王所问经》:“是琴声及妙歌声,隐蔽欲界诸天音乐,所有诸山药草丛林皆悉遍动,如
人醉倒前却颠倒,须弥马皮马我,涌没不定。”又卷九十一引《净饭王泥洹经》:“尔时三千
大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众山马皮马我涌没,如水上船。尔时一切诸天神龙,皆来赴丧举声哭泣。”
两处“马皮马我”是指山峰上下震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