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医策略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细菌感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928年Flemming发现了青霉素,1941用于临床,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从此进入了抗生素时代。抗生素这一“神奇的药物”曾使人类有效控制了许多可怕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细菌感染并不因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减少,而是出现了更多的细菌感染;更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multiple resistance),变得愈加难以对付,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甚至还有的菌株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既离开该抗生素则不能生长。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第一节 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的抵抗力。耐药性的程度依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一﹑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从遗传学的角度,细菌耐药性可分为: (一)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
相传的天然耐药性
(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病原菌因各种不同原因对抗菌药物产生了抵抗力(即由原来敏感变为不敏感),致使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 是指细菌同时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或结构完全各异)的抗菌药物具有耐性。 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ance) 是指细菌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二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
1.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性 由抗生素敏感基因突变为耐药性基因以单一耐药性为主。 2.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 特点:可从宿主菌检出R质粒;以多重耐药性常见;因质粒丢失成为敏感菌株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理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也就是染色体或质粒上基因表达的过程。
一﹑钝化酶的产生 耐药菌通过合成某种钝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一) ß-内酰胺酶 (ß-lactamase)
对青霉素和头孢酶素类耐药的菌株产生该酶。(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aminoglycoside modified enzymes)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质粒介导的耐药机理是耐药性菌株产生磷酸转移酶,使该类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等羟基磷酸化,而将抗菌药物钝化酶失活。 (三)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 transerase) 由质粒编码的该酶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活性。
(四) 甲基化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性质粒编码产生一种甲基化酶 ,可使50S亚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而产生对红霉素的耐药性。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二 药物作用的靶部位发生改变
细菌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进行化学修饰,或通过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alterationoftargetsite),使抗菌药物不能与靶位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拓展训练培训服务方案.docx VIP
- 抗风湿药的分类与临床应用.pptx VIP
- 四上企业统计培训课件.pptx VIP
- 四上企业入库培训课件.pptx VIP
- 7郭永康+光在晶体和液晶中传播-4.ppt VIP
- 7郭永康光在晶体和液晶中传播2.ppt VIP
- 西门子SINUMERIK 802S base line SINUMERIK 802C base line简明操作与编程(中文).pdf
- 2024-2025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汇编:连线题(含答案).pdf VIP
- 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读书交流.pptx VIP
- (最新)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