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肺脾亏虚型医哮病
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缓解期)的多中心临床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ZL28)课题负责人:邵素菊;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其基本病机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等。其初病在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则病及脾肾,但仍关于肺。基于哮病的发病机理,邵经明教授集五十余年临床经验,提出以针刺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为主治疗哮病,并冠之以“五针法”。 ;邵经明教授
我国著名针灸专家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
曾受到国家主席的亲切接见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河南省针灸事业发展的奠基人
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 邵经明教授
1911年出生,河南省西华县人,幼读私塾,16岁时,曾拜清末举人郭玉璜老中医门下学习中医,之后又受教于现代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自30年代悬壶于西华、周口等地。建国后,在周口市人民医院工作,1958年调河南中医学院任教。;学;1.诊病时——重病证合参,求诊断精确
2.针灸用穴时——穴精力方专,背俞脏腑康
3 针刺手法——针技堪精湛,手法真娴熟
4 用药时——精针药兼施,工内外同治 ;座 右 铭 ; 参编第二、三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学》、《各家针灸学说》等。
主编有《针灸简要》、《 针灸防治哮喘》 、《针灸锦囊》、《中医知要》。担任《中国针灸大全》副主编;参加《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等多部专业书籍的撰写。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邵老主持的“针灸防治哮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课题,载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并先后荣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著名重点高校暨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银奖。为将这项成果推广应用,于1992、1993年举办了两期该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学习班,内容之精,学员之多,使得这项成果在省内外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 “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的
多中心临床评价”
2007年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第二批中医临床适宜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
2008年获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1等奖 。
并将该技术编入大学本科教材中。; 邵经明教授在30年代临床实践中,发现针灸有较好的平喘效果,即开始对哮喘的防治进行探索。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仅作些临床近期疗效观察。建国后,调入河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改善了医疗和科研的条件,从60——90年代作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 邵老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
外因——外邪侵袭: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等外邪侵
袭人体。
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所伤、饮食劳倦
使脏腑机能减退。
; 其病机总在正虚邪实,正气虚是指肺、脾、肾功能减退,邪气实指外感六淫、内伏痰饮、气滞血瘀和其他方面的不良刺激。
其初病者,病位在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则病及脾肾,但仍关于肺。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依据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有过敏史或家庭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辨证分型
2.1 发作期
(1)冷哮: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2)热哮: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粘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缓解期:
(2)肺虚证:畏寒,自汗,面色晄白,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脾虚证: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
(3)肾虚证: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2年11月7日修订的支气管哮喘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