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44年转停之争.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门峡水库44年转停之争.doc

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迷狂欢呼的水库。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河南代表再次提议恢复三门峡水库的正常运行。一直命运多舛的三门峡水库,处境尴尬。三门峡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领导层意气风发,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圣人出,黄河清”,就是那时要干的一件大事儿。 中苏援助:三门峡水库列入苏联工程项目之中   1953年是我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1月,以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柯洛略夫为组长的苏联专家组来华。2月至6月,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里,进行黄河现场大查勘。苏联专家在查勘中肯定了三门峡坝址。柯洛略夫说:“任何其它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工程热议:全中国只有一人站起来反对   1955年,水利部召集学者工程师讨论三门峡水电工程计划。会议上,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坝建成后,潼关以上流域会被淤积,并会不断向上游发展,到时不但不能发电,还要淹掉大片土地。    黄万里公开表示反对三门峡大坝建设之后,刚进电力部水电总局工作的温善章也先后两次向国务院和水利部呈述《对三门峡水电站的意见》。温善章提出水位在335米、容量90亿立方米的低坝水库和滞洪排沙的方案。 预言成现实:黄河河道泥沙年年淤积 三门峡建库后潼关1 000m 3 /s水位变化表 年份 1960 1961 1968 1975 1983 1990 1997 1999 水位/m 汛前 323.80 326.5 328.65 327.23 327.39 327.76 328.42 328.46 汛后 323.40 329.06 328.11 326.04 326.57 327.60 328.02 328.12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1960年9月,三门峡大坝建成,大坝下闸蓄水。工程总投资预算为13亿元,而工程总结算时实际耗资达40亿元。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相当于四十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小城被迫撤离。库内的水位在涨,库区的农民一批批挥泪踏上离乡背井之路。    苏联拥有在一般河流上梯级开发的丰富经验,但是在他们的版图上并没有黄河这样多泥沙的大河,由于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泥沙条件估计不足。仅仅一年半之后,水库就淤积了15亿吨泥沙。不仅三门峡到潼关的峡谷全淤了,而且在潼关以上渭河与北洛河的入黄口处也淤了“拦门沙”。渭河泥沙淤积直到距西安仅30多公里的耿镇附近。 事由:五年一遇洪水引来五十年来最大灾害   2003年,渭河发生了一次小水灾。然而,洪水淹没了102万亩农田和55个村庄,致使渭南东部250平方公里的大地沦为一片汪洋。在灾情最重的三门峡库区的华县和华阴市,有13万人无家可归,5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这是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只不过是三五年一遇的小小水情,却有56万人受灾,经济损失23亿元?“祸起三门峡水库”的说法开始流传。 反思:三门峡水库建设弊大于利 三门峡水库是个“错误”    曾出任三门峡工程技术负责人、我国水利界泰斗张光斗先生直言不讳建设三门峡是个“错误”;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也呼吁三门峡水库放弃发电,停止蓄水。国家水利部高官也在正式场合公开承认:“洪灾主要责任在于三门峡。” 一个水库让30万人走上移民路    1955年,为了配合三门峡大坝的兴建,陕西开始启动移民工程。30万人从被称作是“陕西省‘白菜心’”的关中平原居民迁至宁夏、渭北等偏远地区,饱受迁徙之苦。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在三门峡大坝蓄水一年之后,由于调整运行方式而不再蓄水,致使原来的淹没区重新变成耕地。于是已经搬迁的移民又纷纷返回库区。在多次与当地政府交涉下,终于得以重新落户。而在2003年的渭水水灾中,有数万灾民恰恰是当年的返回库区的移民。网易新闻 讨论:陕西省要求三门峡水库“退役”2003年10月,水利部召集陕、晋、豫三省相关部门及部分专家学者,在郑州就三门峡水库的问题展开讨论。随后,陕西方面也多次组织专家和媒体就“废”掉三门峡水库的必要性问题进行长时间争论。   2004年初的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的多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出,小浪底水库已投入使用,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