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1、主要编制依据
1.1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
1.2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1.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1.7 《安全帽》(GB2811-2007)、《安全带》(GB6095—85)、《安全网》(GB5725—2009)
和《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经贸安全[2000]189);
1.10《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1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12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2、危险源识别
详见项目部危险源调查表。
3.1 危险源辨识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3.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第一类 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
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二类 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质;如: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三类 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四类 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五类 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第六类 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3.2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3.2.1工作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doc VIP
- 团餐的工作流程.pptx VIP
- 华能汶上西曼克400KWP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技术规范书.pdf VIP
- 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docx VIP
- 超高压气井井口除砂器及现场应用.pptx VIP
- 2023年专升本考试:专升本《政治》历年真题汇编(共184题).doc VIP
- 汇川INOVANCE MD290系列通用变频器综合手册.PDF VIP
-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2课时(教学课件)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 VIP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培训-适合新人培训.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