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遇乐》ppt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但都不长。 他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二人都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在京口起步。诗人通过怀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表示他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说明刘裕当初那么英武非凡,建立丰功伟业,也如舞榭歌台一样,都化作破败的荒台,随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 表达作者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如刘裕般建功立业,也表达一种“英雄不再”的感慨。 作者写了佛狸祠的什么景象? “佛狸祠”景象: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2、不同点: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感慨年华渐去,壮志难酬;辛弃疾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1、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所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周围一片美好的风光。弦外之音:中原已非我所有,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起了千古兴亡之感。 2、孙权“坐断东南”的形式与南宋相似,但是孙权却能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讽当今满朝文武庸碌无能之辈的怯懦苟安。 3、其一:曹操煮酒论英雄。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借曹操的口,讽刺当朝主和的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②曾有人妒。千金③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④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遭嫉妒失宠,幽居长门宫。 ②蛾眉,指美女。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 之蛾眉兮,谣诼谓余善淫。” ③千金,陈皇后曾用百金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给汉武帝以求重新得宠。 ④玉环,指杨玉环。安史之乱时,为平军心,被迫在马嵬坡自缢。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曾得宠一时,后被废为庶民,自杀而死。二人皆善舞善妒,且不得善终。这里暗指得势的投降派。 * (1)掌握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本词的艺术特色。 (2)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的意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化审美品位 (3)深刻体会辛弃疾豪放词的风格,领悟辛弃疾的情感 作者简介: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