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衡膳食的合理营养
西方膳食结构 主要特点: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复合碳水化合物(谷类低、精制糖多) 动物性食物较多 危害:营养过剩余病——心脑血管、肿瘤等 东方膳食结构 主要特点: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非精细加工。谷类为主,摄入粗粮,蔬菜丰富,摄入豆类及制品,丰富调料品。 奶类及制品不足,食盐摄入过高,缺乏鱼禽肉蛋 危害:易患营养缺乏病——铁、钙、VA不足或缺乏 地中海膳食结构 主要特点:饱和脂肪量少,丰富的复合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量高 流行病学调查: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低 地中海膳食结构主要特点 1、富含植物性食物 2、食物的加工程度低,新鲜度高 3、橄榄油是主要的食用油 4、每天食用适量奶酪、酸奶 5、每周食用一定量鱼、禽,少量蛋 6、以新鲜水果为每日餐后食,甜食每周只用几次 7、每月食用几次红肉 8、大部分成年人有饮葡萄酒的习惯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 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 高碳水化合物 高膳食纤维 低脂肪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问题不容忽视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问题不容忽视 第三节 合理膳食的构成和要求 (一)符合用膳者需要的营养素 1、足够热能 2、适量蛋白质 3、一定脂类 4、充分无机盐 5、丰富维生素 6、适量膳食纤维 7、充足水分 (二)要有科学、合理的食谱 (三)合理膳食制度 我国传统的饮食方式为一日三餐,每餐之间,间隔5--6小时。合乎生理要求; 一般来说,食物进入胃中,素食4小时左右,肉食约6小时,混合性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约为4-5小时,然后再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当胃排空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饥饿感,故可再度进食。而且消化器官也需要休息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其功能。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 早餐:25~30%;午餐35%~40%;晚餐:30~35% 1、使生变熟,杀菌消毒 2、促进营养成分分解,利于消化 3、调节色泽、增加美感 4、调和滋味,促进食欲 5、调剂汁液,促使菜肴丰润 1、上浆 上浆即是用鸡蛋、淀粉、水、苏打粉等调料,给原料裹上一层“外衣”以增进菜肴的色、香、味、形的技法。原料上浆是菜肴制作技术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应用广泛.为爆、溜、炒等烹调方法的前提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菜品的外观与质量。上浆的作用包括: ① 保持和增进菜肴的营养、形态,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② 协调原料“体内”水分,使菜肴鲜嫩,色泽美观; ③ 增香去异味,改善原料质地和口感。 2.挂糊 挂糊是我国烹调中常用的一种技法,行业习惯称“着衣”,即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挂上一层粉糊。由于原料在油炸时温度比较高,而粉糊受热后会立即凝成一层保护层,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温的油接触 3. 加醋忌加碱 加醋可保护一些维生素,烹调动物性食物时,醋还能使原料中的钙多溶解一些,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4、先洗后切 5、急火快炒 菜要做熟,加热时间要短,烹调时尽量采用旺火急炒的方法,缩短菜肴成熟时间,从而降低营养素的损失率。据统计,猪肉切成丝,用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1的损失率只有13%,而切成块用慢火炖,维生素损失率则达65%。 5、勾芡 使菜和汤混为一体,使浸出的一些营养成分连同菜肴一同摄入。 6、慎用碱 碱会破坏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 7、面食提倡酵母发酵 就餐环境: 保持愉快的情绪时餐, “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食后漱口 、摩腹、散步 (1)食后漱口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清楚地说明了饭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做到食后漱口。这是因为,食后口腔内易残留一些食物残渣,有损牙齿健康,须及时清除。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时吃甜食后皆须漱口。 (2)食后摩腹 腹部为胃肠所在之处,腹部按摩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于食后进行。食后摩腹的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此种摩法能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 (3)食后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百步走,不开中药铺。” 饭后散步,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散步的轻微震动,对内脏器官有良好影响。再加上走路时腹肌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对胃肠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仅使胃肠蠕动加快,粘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