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青霉素的制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酵工程青霉素的制备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 ——生技081 徐娜 青霉素简介 发现 化学结构 理化性质 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青霉素合成及调控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的调控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 菌种 发酵工艺流程 培养基 发酵培养控制 下游操作 青霉素简介 青霉素的发现 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素,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 青霉素的化学结构 青霉素是含有青霉素母核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青霉素发酵液中至少含有5种以上的不同的青霉素:青霉素F、青霉素X、青霉素K及二氢青霉素F等。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 青霉素本身为一元酸,可与钾、钠、镁、钙、铝和铵等化合成盐类。 易溶于水,游离酸易溶于醇、酮、醚、酯等一般有机溶剂。 游离酸或盐类的水溶液均不稳定,极易失去抗菌效力。 不耐热,一般保存于冰箱中,但青霉素盐的结晶纯品,在干燥条件下可于室温保存数年。 青霉素的抗菌效力与其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有关。 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青霉素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对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螺旋体及放线菌也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与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青霉素临床上用于治疗葡萄球菌传染症如脑膜炎、化脓炎、骨髓炎等,溶血性链球菌传染症如腹膜炎、产褥热,以及肺炎、淋病、梅毒和炭疽等。 青霉素合成及调控 青霉素合成的调控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与赖氨酸的反馈调节 用产黄霉菌生产青霉素要受到赖氨酸的阻遏,这是由于其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初始酶——高柠檬酸合成酶受到了赖氨酸反馈阻遏。 在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从氨基己二酸分支而产生青霉素,这种赖氨酸阻遏是初级代谢调节的效果用到次级代谢上的最好的例子。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与糖分解代谢的关系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受糖分解代谢产物的阻遏,如合成青霉素的酰基转移酶就会被阻遏。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发现能被青霉素迅速利用的葡萄糖有利于菌体生长,但抑制青霉素的合成,而被缓慢利用的乳糖,却是生产青霉素的最好碳源。 乳糖比葡萄糖优越的主要原因是乳糖被水解成单糖的速度正好符合青霉素生产期合成青霉素的需要,而又不会产生高浓度的分解产物来抑制青霉素的合成,因此,碳源多用葡萄糖加乳糖或利用某些非糖原料如植物油等。但由于乳糖价格较贵,成本较高,故在生产实践中常通过间隙或滴加葡萄糖的方法控制培养液中糖的含量,以符合菌体生长和青霉素生物合成的需要。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 抗生素制备的一般流程图 菌种 孢子制备 种子制备 发酵 发酵液预处理及种子加滤 提取及精制 成品检验 成品包装 菌种 目前国内青霉素生产菌按其在深层培养中菌丝的形态分为丝状菌和球状菌两种,根据丝状菌产生孢子的颜色又分为黄孢子丝状菌和绿孢子丝状菌,常用菌种为绿孢子丝状菌,如产黄青霉素。 发酵工艺流程 培养基 碳源青霉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如乳糖、蔗糖、葡萄糖等。目前采用淀粉水解糖,糖化液进行流加。 氮源可采用玉米浆、花生饼粉、精制棉籽饼粉或麸皮粉等有机氮源,及氯化氨、硫酸氨、硝酸氨等无机氮源。 前体为生物合成含有苄基基团的青霉素G,需要在发酵中加入前体如苯乙酸或苯乙酰胺。由于它们对青霉素有一定毒性,故一次加入量不能大于0.1%,并采用多次加入方式。 无机盐包括硫、磷、钙、镁、钾等盐类。铁离子对青霉素有毒害作用,应严格控制发酵液中铁含量在30ug/mL以下。 发酵培养控制 菌体生长过程控制。6个阶段 加糖控制。残糖降至0.6%,pH上升时加糖 补氮及加前体。补氮:硫酸铵、氨、尿素,使发酵液氨氮量控制在0.01%~0.05%。前体:发酵液中残存乙酰胺浓度为0.05%~0.08%。 pH控制。6.6~6.4 温度。前期25℃ ~26℃ ,后期23℃ 。 溶解氧。不低于饱和溶解氧的30%。 泡沫的控制。 青霉素产生菌的生长过程 分生孢子发芽期 菌丝繁殖期 脂肪粒形成期 脂肪粒减少,小空孢 大空孢 自溶 下游操作 过滤 萃取 脱色 精制 溶媒回收 * 青霉素分子结构球棍模型 噻唑环 β-内酰胺环 6-氨基青霉烷酸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 前体 发酵阶段 提取阶段 菌丝生长期 青霉素分泌期 菌丝自溶期 *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