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 2.唐代的节度使和藩镇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2、唐朝: 探究二:阅读教材P12《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从中我们能够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唐朝节度使享有哪些权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后梁:朱温, 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960-976)在位。 宋朝 中央: 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中书省)直接管理 两汉: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 座。 隋唐:丞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宋朝:丞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朝: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 清朝: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西汉建立中朝(内朝)外朝制度 西汉的中朝(内朝)外朝制度 内朝:皇帝亲信组成,决策机构 外朝:三公九卿组成,执行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 皇帝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皇帝 元:中书省制(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皇 帝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察举制:汉代; 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评价科举制: 小 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及时训练 1.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 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应该做的是( ) A、交唐太宗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C. 交枢密院出兵 D. 交尚书省执行 2、元朝时期,由中央直辖的省份是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 4.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皇帝直接任命 5、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2008宁夏)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6、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2008年山东)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B B A A D B *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没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中央官制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汉高祖刘邦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推恩令” 内容: 结果: 汉武帝刘彻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设置节度使 唐玄宗 广设藩镇 节度使拥兵自重 安史之乱 中央集权削弱 藩镇 割据 继续发展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唐朝 节度使 政治上;较大的自主权 经济上;控制着财权 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 割据势力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影响何在?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