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指标的临床运用案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术前/输血前传染性疾病 指标的临床运用;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要求对输血前和手术前(包括产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血清指标检测,即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体(抗HIV l/2)、梅毒抗体(TP)四项传染性指标。 我国2012年发布的《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中要求:进行外科手术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所有涉及外科操作的内科、内镜以及妇科、产科、牙科等的常规医疗操作)患者在进行操作前筛查丙肝病毒抗体;血液透析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应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丙肝病毒抗体阴性者在血透中建议定期(半年)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 这对于避免医源性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 防止出现医疗纠纷有积极意义。;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HBV、HCV)艾滋病和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加强肝炎、艾滋和梅毒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最新的《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主要内容;;HBV感染的转归;《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终点;ELISA检测HBsAg的问题;;HBsAg化学发光定量检测;HBV cccDNA与HBsAg相关性;最常见的HBsAg突变位点;评估13种常见变异株,ELISA只能检测其中的3种. ;高敏发光:常见突变位点全部检出;HBsAg定量检测:优势和价值 ;抗-HBs定性检测(有无应答标志) 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抵抗力的标志 疫苗注射后免疫成功的标志 ;疫苗接种完成后1个月抗体浓度达到高峰;无应答者:无抗体产生 (5%)----加强剂量复种 低应答者:10 IU/L (10%)----加强剂量复种 中应答者:10-100 IU/L (65%)----无须复种 高应答者:100 IU/L (20%)----无须复种;主要内容;HCV-沉默的杀手;;抗-HCV检测的窗口期 3rd generation HCV antibody tests;化学发光与ELISA检测敏感度比较;高危人群筛查:血透患者;为什么血透患者为丙肝高危人群?;丙肝血清学图谱;主要内容;中国HIV的流行分布;;0;化学发光与ELISA检测敏感度比较;编号;主要内容;  ; 感染梅毒4周左右产生IgG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即使经足量抗梅治疗,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IgG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生在血清中可测出 另一种具有抗体性质的物质叫反应素(reagin),是梅毒螺旋体破坏人体组织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抗原性心磷脂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反应素一般在感染后5~7周(或下疳出现后2~3周)产生,经正规治疗后可逐渐消失。;梅毒血清学诊断流程;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检测;几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检验与临床》2009(49)16:108-110;实验室:化学发光 VS 酶免试剂(ELISA);Thanks!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