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刘志明从气阴双补论治消渴之经验总结.docVIP

第十一章 刘志明从气阴双补论治消渴之经验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劉志明從氣陰雙補論治消渴之經驗總結 徐利亞1劉俊輝2劉金鳳1汪艷麗1劉如秀1 (1.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內科2.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關鍵詞】消渴氣陰雙補名醫經驗氣陰虧虛 劉志明老中醫(以下簡稱「劉老」)出身中醫世家,幼承家訓,熟讀醫書;後又師承名醫楊香谷,白天侍診左右,夜晚誦讀經典,醫學造詣深厚,屢起沉疴。通過數十載的臨床實踐,劉老闡述了「治外感如將,注重祛邪;治內傷如相,善於調理」的治病原則,並開創了「滋腎通陽化瘀法」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其在治療消渴方面亦頗有心得,現敘述於下。 西醫學中的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範疇,在世界醫學史中,中醫學對本病的認識最早,且論述最詳,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這段話具體論述了「消渴」的病因、病機、治法及藥物。張仲景更在《金匱要略》中專設消渴小便不利淋證病脈症治一節,奠定了消渴病臨床證治的基礎,載方6首,首創腎氣丸、白虎加人參湯等治療消渴,開清熱生津、補腎治療消渴之先河。後金元四大家之劉完素着重闡述了消渴燥熱陰虛理論;李東垣則揭示了消渴氣陰兩虛之本質。 劉老推崇李東垣之消渴氣陰兩虛的思想,用《素問?陰陽別論》「二陽結謂之消」的理論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二陽者,陽明矣;結者,熱結也;陽明胃經有熱,積熱傷陰,陰虛火旺,耗損肺脾(胃)腎等臟器之陰,熱傷肺陰,則津液乾涸,不能佈散,因而口渴多飲;熱傷胃陰,則胃火熾盛,因而多食善饑,肌肉消瘦;熱傷腎陰,則腎陰不足,精氣虧虛,固攝無權,因而多尿。概而言之,陽明經熱或熱盛陽明為消渴之標,氣陰兩虛為消渴之本。治病必求於本,故劉老治療消渴以補氣養陰為大法,以清熱生津貫穿始終,氣得補,則升降出入復常,陰得補,則陰勝陽消,陰陽恢復平衡。選方上,劉老以生脈散與六味地黃丸的合方進行加減,熱較盛者,加黃芩、黃連以清熱;肺陰虛偏重者,加南北沙參、麥冬以養肺陰;胃陰虛甚者,加天花粉、玉竹以養胃陰;腎陰虛甚者,加牛膝、桑椹以滋腎陰;氣虛甚者,加黃芪、太子參以補氣;痰濕較重者,加蒼朮、佩蘭等;氣滯血瘀者,加當歸、川芎以活血化瘀;伴有心悸者,加瓜蔞、薤白以通陽宣痹;伴有失眠者,加首烏以安神;伴有皮膚瘙癢者,加白鮮皮、苦參以燥濕止癢……總之,治療消渴以益氣養陰為本,臨證時要辨證論治,靈活加減。下面以兩個驗案加以說明。 案例一,馮某某,男,47歲,1993年5月26日初診。 患者兩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煩渴,喜飲,但每次飲水量不多,饑餓感明顯,食慾增加,消谷善饑,全身軟弱無力,但無腰酸痛。因此去醫院就診,空腹血糖增高,尿糖+++~++++,診斷為糖尿病。給予優降糖等降糖藥,上述症狀好轉,有時尿糖+~++,但乏力,納亢,饑餓感仍存在,故來就診。刻下症:時有口乾,煩渴,食欲旺盛,乏力,納亢。睡眠尚可。二便尚調。否認既往史。望聞切:慢性面容,精神欠佳,面色少華。語音清晰,音調低沉,無異常氣味。舌質暗紅,苔薄黃、乾燥,脈沉細。查體:雙腎區無叩擊痛,雙下肢無水腫。辨證:氣陰虧虛,治以補氣滋陰,處方為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太子參18g,麥冬15g,五味子9g,黃芩12g,生黃芪18g,生地黃20g,天花粉20g,甘草6g,丹皮10g,玉竹15g。每日一劑,水煎服。 二診(5月27日):服上方10劑後,病情明顯好轉,口乾,納亢,饑餓感明顯緩解,並於5月23日停服優降糖,每日查4次尿糖均為±,舌質紅,右脈沉細,左脈細弦。繼服上方。 案例二,孫某某,男,45歲,1993年5月13日初診。 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自覺煩渴,喜飲,飲水量不詳,多尿,頻數,納亢,每餐5-6勺,不覺飽,且易饑餓,同時消瘦,體重明顯下降,下降約8kg,近半年來出現腰酸腿痛,與氣候關係不密切,全身酸楚乏力,自汗,心慌,去醫院檢查,空腹血糖高(數值不詳),尿糖+++-++++,並診斷為糖尿病,給降糖靈等降糖中成藥。效果不佳,症狀無明顯改善,故來就診。就診時患者訴煩渴喜飲,尿頻,納亢,饑餓,乏力。全身肌肉陣發跳痛,腳趾關節痛,睡眠可,大便一日二、三行,不成形。既往哮喘病,抑鬱症,高血壓1級。舌質紅,少苔,乾燥,脈沉細偏數。診斷為消渴,辨證:氣陰兩虛,治以補氣滋陰,處方:太子參12g,麥冬12g,栝蔞12g,五味子9g,首烏藤12g,天花粉24g,生地20g,生石膏18g,黃芩12g,玉竹15g,甘草6g。日一劑,水煎服。 二診(1993年5月20日):服湯藥後,自覺饑餓感好轉,但仍口乾,腰酸痛,乏力,睡眠可。舌質紅,苔少白,乾燥黏,脈沉細。加大太子參、麥冬用量,並加生黃芪18g,山萸肉15g,黃連9g,白朮12g,牛膝10g,桑椹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