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活动板房建设.doc

第五章 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活动板房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活动板房建设 技术导则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4月2日 1 总则 2 建设规划 2.1 规划选址 2.2 布局原则 2.3 配套设施 2.4 公共服务设施 2.5 道路 3 房屋建筑 3.1 建筑设计要点 3.2 建筑技术要点 3.3 结构技术要点 3.4 设备技术要点 4 项目验收 4.1 验收条件 4.2 验收程序 4.3 验收标准 1 总则 1.0.1 为满足救灾应急和过渡安置的需求,结合“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现状,以及房屋生产企业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条件,制定本《导则(试行)》。 1.0.2 本《导则(试行)》主要适用于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活动板房的规划和单层钢结构装配式房屋的建设。如建设二层及以上活动板房,需经专门设计。 1.0.3 过渡安置活动板房的规划建设,除遵守本《导则(试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1.0.4活动板房生产安装厂家应具备钢结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2 建设规划 2.1 规划选址 2.1.1 选址应考虑灾后重建规划要求,不宜占用近期建设用地,并能够避险防灾、及时疏散,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崩塌、泥石流、河洪、山洪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影响的地段;并应避开水源保护区、水库泄洪区、濒险水库下游地段; 2 应尽量避开风口,选择向阳、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优先选用现有的广场、操场、空地和公园等; 3 应避开现状危房影响范围; 4 应避免改变原有场地自然排水体系; 5 应优先选择靠近原有居住区和经鉴定后可利用公共设施较多的地段; 6 不应占压地下管线; 7 不应影响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 2.1.2 竖向规划和设计,应遵守以下技术规定: 1 场地可依据不同自然地形坡度,采用平坡、台地或混合式;  2 当坡度小于5%时,宜采用平坡式; 3 当坡度大于8%时,宜采用台地式;台阶高度宜为1.5~3.0m,台地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 4 场地雨水应做有组织排除。 2.1.3应根据场地建设条件,设置不少于两个方向的安全疏散通道,并设置明显标识。 2.2 布局原则 2.2.1板房安置点尽量分散建设,单个板房安置点不宜过大。要考虑为永久性住房重建预留建设用地,尽量避免和减少板房反复腾挪。 2.2.2 过渡安置活动板房宜采用行列式布置,拼接长度根据场地条件确定。 2.2.3 安置住房行间距以4~5m为宜,房屋外墙与挡土墙之间的距离宜大于挡土墙高度。 2.2.4 消防通道宽度应大于4m。 2.2.5 公用卫生间、诊疗所、垃圾收集点与活动板房应留有必要的卫生距离,宜设置在下风位。 2.2.6 安置住房每50套作为一个防火单元,配备消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单独防火单元,配备消防设施。 2.3 配套设施 2.3.1 每50套安置住房配建以下设施: 1 集中供水点1个,供水点应设置遮雨棚,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2 公用卫生间1个,分设淋浴设施和厕所,考虑无障碍设施;粪便应实现无害化处理; 3 垃圾收集点1个。 2.3.2每5~10套安置住房配建一处公用厨房,建筑面积20~30m2;公用厨房靠近供水点,燃气罐应有统一管理措施。 2.3.3 雨水宜采用明沟排放;生活排水应采用管道有组织排放。 2.3.4 应保证供电入户;供电及通信线路采用架空敷设。 2.4 公共服务设施  2.4.1 每1000套安置住房配建以下设施: 1 小学1所,建筑面积300~400m2; 2 诊疗所1个,建筑面积40~50m2; 3 粮食与商品零售点1个,建筑面积50~60m2。 2.4.2 每2000套安置住房配建中学1所,建筑面积1000~1200m2。 2.4.3 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2.5 道 路 2.5.1 道路按两级设置: 1 主路宽度不应小于4m,应有照明设施,并与对外路网连通; 2 屋前路宽度不小于2.5m。 2.5.2 路面标高应低于安置房地面标高,防止倒灌。 2.5.3 道路铺设应尽量就地取材,保证雨雪天气条件下通行。 3 房屋建筑 3.1 建筑设计要点 3.1.1基本要求 1 安置住房 每套建筑面积控制在15~22m2;开间3.3~3.7m,进深5.0~5.8m;室内最低点净高≥2.6m;自然采光面积≥3m2,自然通风面积≥1m2;门上宜设雨篷。 2 公用卫生间 1) 内设男女厕所与淋浴间; 2) 男厕设6个蹲便器、不小于3m长小便槽、1个洗手盆;女厕设8个蹲便器,1个洗手盆;蹲便器间距900mm; 3) 男女淋浴间分设6个淋浴器,淋浴器间距1100mm。 3 公用厨房 每个公用厨房宜布置5~10个灶位,靠灶位的外墙开窗,考虑自然排烟,厨房门外开,公用厨房距相邻建筑大于6m,满足防火要求。 4 集中供水点 每个集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