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应力应变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存在一个屈服条件 有一个加载条件 有一个强化模型 流动法则 3 强化模型 各向同性强化:假设屈服面均匀膨胀,没有崎变和移动,此时屈服面可表达为 3 强化模型 随动强化:假设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后继屈服面在应力空间作刚体移动而没有转动,因此初始屈服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仍然保持不变。 4 流动法则 给定一个应力增量,各塑性应变分量的增量的比率即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由流动法则确定,该法则可由Drucker公设推出 6 J2 理论(Prandtl-Reuss增量方程) 8 J2 理论矩阵显示表达式 9 形变理论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形变理论是弹塑性小变形理论的简称。它仅适应简单加载(在加载过程中一点的应力各分量是按比例增长的)。但它在数学上简单,而且在比例加载下通常可得到满意结果。 形变理论假定:(1) 体积变形是弹性的;(2)在物体所有各点,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平行(也即塑性应变的方向与应力偏量平行,注意与增量理论的区别);(3)应力强度与应变强度有确定的关系(从而可由单轴拉伸标定,可把单向拉伸图形作为它们的曲线);(4)卸载是弹性的 * * 1 屈服条件 Y1,….,Yn依赖于材料的当前状态,为硬化参量,可以是标量,也可以是张量,如累积塑性变形,累积塑性功等。上式决定应力空间中的一曲面,称为后继屈服面。当式中硬化参量都为零时,叫初始屈服面。以下考虑只有一个硬化参数情况,即 2 加载条件 单轴情况 多轴情况 对理想塑性材料,则为 加载或中性变载 卸载 f0 and f0是什么? 强化模型实际上表示后继屈服面的变化规律,即如何随硬化参数而变。强化参数可以取累积塑性变形。 式中的张量称为背应力张量,与塑性变形有关;而k为常数。 此为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它表明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与屈服面外法线一致。 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则由一致性条件确定:塑性变形时,应力点停留在屈服面上 5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推导 有 令 (屈服面外法向单位向量) (塑性体积应变为零) (流动法则) 作为塑性变形的度量,引进等效塑性变形及其增量 有 等效塑性变形 一致性条件 最后有 这一关系只适应硬化材料,可由给定的应力增量求解应变增量。 对软化材料,给定应力增量,不能判断是加载还是卸载,如下图单轴拉伸所示。因此,对软化材料必须在应变空间中讨论,即给定应变增量,求解应力增量。 逆关系:用应变增量表示应力增量 逆关系适应范围更广,不但适应理想塑性(h=0),也适应应变软化材料,由应变增量的方向判断加载或卸载。 固上式表示Y等于mises 等效应力。进一步假设Y只依赖于累积塑性变形,且 为材料函数,可由单向拉伸试验确定(见后) 用矩阵表示为 以下只讨论应变强化情形 此式的逆关系存在,见后面的矩阵表达式 为塑性模量,与累积塑性变形有关 由此式,可由图1-5(a)求塑性模量 H‘的确定 用矩阵表示 1、总应变分解 2、弹性应变增量与应力增量关系 3、塑性应变增量由流动法则确定 4、由一致性条件求λ 5、增量应力应变关系 1、如已知F与K之间的显示表达式,A就是一个确定的量。 2、对金属材料,M ises屈服准则,等向强化材料,A就是单轴拉伸应力与塑性应变曲线的斜率。 6、增量理论弹塑性矩阵通式 7、A的确定 对J2理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