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静晓 中国建筑业产能过剩结构基础与指标测度
* * 3.1.2市场壁垒 3.1市场结构基础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的进入速度如图5: 进入速度高 与建筑企业总体平均进入速度呈现类似的波动规律 2001年国家宏观经济新一轮景气周期到来,与建筑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在2004国家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采取宏观调控减缓了建筑业的增长速度,所以2005年建筑企业的进入速度减缓,在2004年形成了高点。 2008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兴旺前景再次吸引了建筑业企业的进入。市场壁垒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我国建筑企业总体平均进入速度、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进入速度的波动性显示我国建筑市场并未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厂商进入可能更多受到投资政策、和兴旺的产业前景预期等其他环境因素作用。 通过建筑业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分析,发现我国建筑市场的相对集中度大幅提升,但仍未形成市场进入壁垒,表明我国建筑市场分层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总承包企业对国内建筑市场的控制力比较弱,建筑市场容易受到利好的市场和政策等外界环境影响作用而发生涌入现象。 市场和政府政策对建筑业厂商进入的作用强度问题 重点解决 3.1.2市场壁垒 3.1市场结构基础 产业二元经济结构强度 = 3.2.1二元结构强度 3.2制度结构基础 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指数反映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速度。该系数越大,表明两个部门的结构反差越显著,二元经济结构就越显著。 3.2.1二元结构强度 3.2制度结构基础 建筑业二元经济结构强度采用国有建筑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国有建筑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计算结果如图6: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业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二元结构强度略有波动 2004年以来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1.5左右。这表明,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大力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建筑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筑业二元经济结构差距具有稳定趋势。 3.2.2地方政府行为 3.2制度结构基础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1994年的财政分权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却也产生了普遍存在的政府投资膨胀冲动。以城镇项目中央投资为例(图7): 15年间 增长5倍 以同期城镇项目的地方投资与中央投资之比表示城镇项目财政分权强度,如图8所示: 15年间 增长15倍 图8显示城镇项目财政分权强度逐年增强,15年间强度比值扩大约3.2倍,这表示虽然中央投资的强度在增加,但地方政府投资扩张比例逐年增强。多数学者认同投资规模过大或结构不合理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因为投资或结构失衡导致潜在生产结构和规模超过了市场有效需求的供给规模和结构。 3.2.2地方政府行为 3.2制度结构基础 4 中国建筑业产能过剩的结构指标测度 4.1建筑业产能过剩与机构基础关系测度 4.3模型检验 4.2建筑业产能过剩与厂商进入关系测度 4.1建筑业产能过剩与结构基础关系测度 建筑业产能过剩受到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影响作用,对于非市场性因素方面,建筑业产能过剩又受到产业改革和外部环境政策的影响。 构建建筑业产能过剩行业结构影响方程(11): (11) 字母 所代表含义 字母 所代表含义 建筑业产能利用率 建筑业市场进入壁垒,以建筑企业净进入率表示 建筑业二元经济结构强度 以城镇项目财政分权强度代表地方政府行为 虚拟变量,代表建筑业行业改革阶段 1993年至2002年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政策变量为0 2003年以后至今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的股份制改革变量为1 4.2.1建筑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