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技术创新与.PDF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技术创新与.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 推荐单位意见: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属中低煤阶煤层气藏,煤层渗透率低、灰分含量 高、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面临诸多世界性难题。1991年以来,必和必 拓、壳牌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开展多年勘探,均因未取得突破而退出。 2009年以来,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与相关单位经过5年“产、学、 研、用”联合攻关,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取得重大创新。建立了中 低煤阶煤层气富集理论和开发地质评价技术、丛式浅造斜钻完井与量化 高效压裂技术、 “双压箱型六段式”排采技术和配套工艺、深煤层水平 井套管完井分段压裂技术等,形成了完整配套的中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 发理论和技术体系。新增探明储量2993亿方,年产量由0.09亿方增加到 13.5亿方,连续7年高速上产稳产,建成了我国首个中低煤阶煤层气产业 基地,推动了我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为降低煤矿瓦斯灾害、保护生 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项目已取得知识产权和学术论著共97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 奖2项。经我联合会组织由院士和行业专家进行的技术鉴定认为,该成果 煤层气开发理论和技术先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审查,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国家科技 奖励要求,候选人、候选单位、知识产权和应用单位经公示无异议。对 照国家科技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大力开发煤层气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 我国第二大煤层气区带,资源量3.4万亿方,占全国总量的9.2%。该区煤 层气勘探始于1991年,曾有必和必拓、壳牌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开展多 年勘探,均因未取得突破而退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属中低煤阶煤层气 藏,煤层渗透率低、灰分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面临诸多世界 性难题。2009年以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重大科技专项的大力支持下,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内多家 单位开展攻关,取得了4项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完整配套的中低煤阶煤 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累计新增探明储量 2993亿方,年产量由0.09亿方增加到13.5亿方,连续7年高速上产稳产, 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中低煤阶煤层气产业基地,推动中国石油成为 我国第一大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企业,加快了我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 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 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攻克了中低煤阶煤层气甜点区优选和井位优化难题。建立了 中低煤阶煤层气 “多源共生”富集理论,提出了可改造性评价指标 (煤 体结构和固结程度)和可采性评价指标 (渗透率、扩散系数),构建了 有效煤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形成煤层气开发地质评价技术,优选出4个有 效开发目标,探明储量2993亿方。研发了中面元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 术、黄土山地区浅层地震处理技术和煤储层地震表征技术,形成经济有 效煤层气三维地震评价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大面积煤层气三维地震评 价,优化井位部署,减少105口低效井。(二)攻克了1000米以浅煤层气 低成本开发和高效增产难题。建立了1000米以浅煤层气丛式井轨迹设计 模型,改变了我国煤层气开发以单直井为主的传统模式,研发了煤层气 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系统,形成了煤层气丛式浅造斜钻完井技术, 规模应用1898口井,亿方产能建设井场数量减少4/5、成本降低30%。建 立了煤层压裂水力裂缝扩展形态模型,研发了煤层压裂复杂裂缝三维模 拟软件,定量化设计压裂规模,提出复合压裂液体系,携砂能力提高10 倍,摩阻降低60%,形成煤层气量化高效压裂技术,改变了传统的 “大规 模”压裂模式,规模应用847口井,单井产量提高46%。(三)攻克了煤 层气上产稳产难题。建立气-水两相流双孔单渗理论模型,形成煤层气双 压箱型排采技术和六阶段排采控制法,改变了传统的多峰型排采模式, 规模应用2349口井,连续7年实现高速上产稳产,年均增长率113%。(四) 攻克了1000米以深煤层气开发技术瓶颈。研发煤层气水平井下套管变密 度固井工艺,建立煤层气水平井压裂选段标准,研发煤层气水平井压裂 优化设计软件,形成深煤层水平井套管完井分段压裂技术,改变了煤层 气水平井裸眼完井不压裂改造的传统方式,1000米以深单井稳定日产量 达到12000方。 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13件, 制定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出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