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评估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资料.ppt

呼吸系统评估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确认插管位置的方法 观察胸廓起伏 听诊双肺区及胃区 床边CXR 呼出气CO2浓度监测 气囊充气:充气至咽喉部无气流进出,病人不能发出声音为止,气囊压力应小于23cmH2O 环形胶布固定 记录插管的深度,型号(距门齿22-26CM) 常见并发症: 勿入食道引起胃胀气 插管位置过深导致进入右主支气管 气管插管的护理要点 气管插管一般保留一周,最长不超过二周 每班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深度 注意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有无霉菌感染,有无溃疡;观察胶布固定处皮肤有无水泡 每天更换固定胶布 观察气囊有无漏气 气囊漏气的表现:病人喉部能发声,听诊喉部有气流经过的声音,病人口腔内有泡沫冒出,呼吸机低压及低通气量报警 听诊呼吸音,注意是否有气管插管移位 禁止经口进食 床边备皮囊 指导病人交流 气管插管的护理要点--意外拔管 定义: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滑脱 预防措施: 病人跟换体位时,要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布胶以环绕法固定 正确有效的约束 反复的解释 适当的镇静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紧急处理 打通气道,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缺氧的表现 按需要以面罩或皮囊辅助呼吸,并注意氧饱和度的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和呼吸师 气管插管并发症及拔管处理 并发症: 插管异位:位置过深,进入右主支气管 气道阻塞:痰痂 声带损伤:与插管技术和插管留置时间有关 喉头水肿:同上 气管插管拔管的护理: 准备吸氧设备 拔管前吸尽痰液,放气囊 拔管后口腔护理 观察有无喉头痉挛,喉头水肿和声带损伤的表现:前者为喉部喘鸣,严重者呼吸困难,须重新插管;后者为声音嘶哑 观察呼吸状况和氧饱和度 半小时后查血气’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加强翻身,拍背 临床常用给氧方式--气管切开 用于须长时间建立人工气道者 优点:可长期放置 死腔较气管插管减少 不影响病人经口进食 便于口腔护理,病人感觉较舒适 较少发生移位 一般由五官科医生操作,可以床边进行 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1) 气切护理要点: 气切当天应观察气切口渗血情况,凡士林纱布在24小时后取出,并应与放入数相符,防止遗留在气切口 气切系带应打死结,随时调整松紧度,一般一指松度,并外套以软管,防止颈部皮肤受压 气切护理可以按需要进行,至少8小时一次,注意无菌操作,气切敷料随湿随换 如为金属套管,内芯应8小时清洗消毒一次 观察气囊有无漏气,气囊漏气征象:病人能发声,听诊喉部有气流声,口腔内有泡沫,呼吸机显示低压或低潮气量 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2) 床边留导芯 指导病人交流 如为气切面罩或T管给氧,应观察气道湿化是否足够(罗文管内是否有气雾出来) 观察气切口是否有感染(红,肿,脓性分泌物) 注意无菌操作 气管套管滑出的紧急处理:根据气管套管处是否有窦道形成 如留置时间短,无窦道形成,同气管插管拔除紧急处理 如已形成窦道,根据病人呼吸情况处理 吸引 吸引指征 听诊闻及痰鸣 分泌物刺激引起咳嗽 呼吸机报气道高压 拔除气管插管前 (吸引不应作为常规操作,只有当病人出现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需要常规吸引) 相对禁忌 顽固低氧血症 心律失常 严重高血压 颅内压增高 经人工气道吸引的操作要点(1) 无菌操作 吸引前预充氧3-5分钟 插入有阻力,应略退1-2CM,再开放负压吸引 退出时,应旋转,并间歇使用负压 每次抽吸时间应小于15秒 一次抽吸后,至少进行3-5次深呼吸,通气氧和恢复,生命体征回复至基础水平,才可再次吸引 经人工气道吸引的操作要点(2) 吸痰管直径应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 应较彻底的清除分泌物 抽吸气道的同一吸痰管可抽吸口鼻咽腔的分泌物 吸引期间密切注意:心电监护,血氧饱和,一旦出现一场啊,即给予吸纯氧 吸引主要并发症 低氧血症 心律失常(与低氧及迷走神经刺激有关) 粘膜损伤 低血压(可能与迷走兴奋引起心动过缓有关) 肺萎陷或肺不张(吸痰管直径过大或负压过大时易于发生) 肺泡中O2的分压大于肺毛细血管O2 的分压,O2进入血管. 肺泡中CO2 的分压小于肺毛细血管CO2 的分压,CO2进入肺泡. * * 氧气的毒副作用 可导致呼吸抑制,通气量下降,二氧化碳潴留 可引起肺不张 易导致氧中毒性肺损伤 新生儿吸入高浓度氧,还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及晶状体纤维增殖症,导致失明。 临床常用给氧方式 鼻导管 以1- 6L/分的流量,可以使氧浓度达到24%- 44% 优点:不影响病人进食,说话等 注意点:流量大于4L/分需湿化,长期使用应防止压疮,尽可能每天更换鼻导管 普通面罩、流量大于6L/分,可以使氧浓度达到40%-60% 注意点:固定较松,易漏气,病人感觉较闷,不适合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 贮氧面罩:分部分重吸面罩和无重吸面罩 流量6-10L/分,前者可使氧浓度达到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