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双罗纹双反面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ppt

第二章 双罗纹双反面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双罗纹双反面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 纬平针在单面舌针圆纬机上的编织工艺 机器特征(单针筒四针道舌针圆纬机); 筒径—762-965mm(30英寸-38英寸); 路数—3-4路/英寸筒径,90-120路; 针道数——1-4 ,较多为4 。 2、成圈过程 退圈 ——垫纱 ——闭口 ——套圈 — —弯纱 ——脱圈 ——成圈 ——牵拉 舌针从低位置上升最高点,旧线圈从针钩内移至针杆上完成退圈,此时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挺足,用片喉握持旧线圈的沉降弧,防止退圈时织物随针一起上升。 垫纱:舌针在下降并与导纱器的相对运动过程中,从导纱器引出的新纱线垫入针钩下。 闭口:随着舌针的下降,针舌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向上关闭针口。 套圈:舌针继续下降,旧线圈沿着针舌上移套在针舌外。 弯纱 、脱圈、、成圈、牵拉 弯纱:舌针的下降使针钩接触新纱线开始逐渐弯纱,并一直延续到线圈最终形成。此时沉降片已移至最外位置,片鼻离开舌针,这样不致妨碍新纱线的弯纱成圈。 脱圈:舌针进一步下降使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套到正在进行弯纱的新线圈上。 成圈:舌针下降到最低位置而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线圈。 牵拉:借助牵拉机构产生的牵拉力把脱下的旧线圈和刚形成的新线圈拉向舌针背后,脱离编织区,此阶段沉降片从最外移至最里位置,用其片喉握持与推动线圈,辅助牵拉机构进行牵拉。 成圈系统中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如图为舌针的基本运动轨迹 一个成圈系统所占的宽度为L: L=H(cos φ+cos γ)+ f1+ f2 1、舌针的运动轨迹注意事项 (1)通常退圈角度(起针角)φ较弯纱角度(压针角)γ来得小,利于减小起针时针与三角的作用力。 (2)起针角度φ 的选择原则:在退圈过程中,在相邻舌针上,不可同时有旧线圈处于针舌勺上 。 (3)压针角度γ 的选择原则:兼顾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即弯纱张力)和三角与织针间的作用力 。 (4) f1和f2 :一般f2较f1长 。 2、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1-2段:向针筒中心移动,握持刚形成线圈的沉降弧,将线圈推向针背。 3-4段:逐渐移离针筒中心,以便舌针的弯纱能在片颚上进行。 舌针: I-II段:上升退圈 II-III段:稍作停顿 III-IV段 :垫纱、弯纱、成圈 退圈时针的上升动程H 防止针舌反拨 H=L+X+a-b-f H—退圈时舌针的上升动程 L-针钩头端至针舌末端的距离; X-弯纱深度 a -退圈结束时针舌末端至沉降片片颚的距离 a≥hmax b -针钩部分截面的直径 f -纱线直径 2.垫纱 关键:垫纱的可靠性 取决于垫纱过程中,纱线的位置及位置参数 导纱器的安装与调节 (1)垫纱横角α: 若导纱器径向太靠外(b偏大),则垫纱横角α过大,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面,从而造成旧线圈脱落即漏针。 如导纱器径向太靠内(b偏小),则α角过小,可能发生针钩与导纱器碰撞,引起针和导纱器损坏。 (2)垫纱纵角β: 若导纱器位置偏高(h偏大),则垫纱纵角β过大,易使针从纱线旁边滑过,未钩住纱线,造成漏针。 若导纱器位置偏低(h偏小),则β角过小,在闭口阶段针舌可能将垫入的纱线夹持住,使纱线被轧毛甚至断裂。 α、 β的调节可通过导纱器高低、左右、前后位置的改变来实现。 在确定导纱器的左右位置时,除了要保证正确垫纱外,还要兼顾两点: 要能挡住已开启的针舌,防止其反拨; 在针舌打开(退圈过程中)或关闭(闭口)阶段,导纱器不能阻挡其开闭。 导纱器的安装与调整,将影响到垫纱纵横角度,应根据所使用的机型而定。下面是德国迈 耶·西(Mayer & cie)公司的机器为例.说明导纱器的安装位置。 图显示了导纱器的左右位置。其中1是舌针4的运动轨迹,2是沉降片5的运动轨迹。8是舌针闭口区域,导纱器3的右端离开8的距离7约为:2一3个针距,以保证导纱器不阻挡针舌关闭。导纱器的左端应在针舌开启区域9的右面,—方面不应影响针舌的打开,另一方面要能挡住已开启的针舌,防止其反拨。 图显示了导纱器的径向进出与高低位置。导纱器3的内侧与舌针4之间距离K应有0.3mm左右。导纱器底部与沉降片片鄂平面的间距I应保持在约0.6mm,以保证导纱器不妨碍沉降片的运动。此外,导纱器的孔眼一般应处于针舌尖低 于片鄂1.2mm的那枚下降中针的左方(图中未表示),这样可防止垫纱时纱线落入针舌尖之下,避免产生漏针疵点。 3.套圈:当针锺沿弯纱三角斜面继续下降时,旧线圈将沿针舌上升,套于针舌上。 套圈时,因¢角的存在,随着针的下降,旧线圈扩张,脱圈时刻线圈长度最大,线圈中的纱线可能要发生转移;弯纱角度会影响到纱线转移: 弯纱角度大,同时套圈针数少, 有利于纱线转移; 弯纱角度小,同时套圈针数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