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事物的正确不止一个讲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文小结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文章聚焦创造性思维,谈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文章先用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 * * * * * * * * * 1、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 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来看小品《卖车》中的一段话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2、赵本山问:“你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3、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美国] 罗迦·费·因格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点、论证和论据 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论据: 论据有 和 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知识点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法有: 论证: 从下列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因为C是唯一的一个非对称图形 因为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B C A A B C D 因为D是唯一 一 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D 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也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写法。 1.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不会放弃探求,才会有所发明创造。 小组合作探究 创造性思维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渊博的知识 归纳“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 贝多芬 莎士比亚 爱因斯坦 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了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 请你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补充一两个例子。 1、牛顿,留意了“果子为什么会落地”的结果,创立“万有引力”学说。 2、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 3、瓦特由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研究,最终改良了蒸汽机。 拥有创造力的人:    没有拥有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 a.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最后,作者是如何总结的? 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 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 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 且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论证中心: 强调任何人都有创造力以及必备的条件(14) 论证结构 逐层深入 引论 本 论 结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 对比论证 阐述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5-9) 举例论证 阐述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10-13)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这些设问句的作用主要是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 另外文中的设问句,还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