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迈克尔逊干涉仪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室 大学物理实验 —— 【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移动一条,便是平面镜  的动臂移动量为λ/2,等效于 与  的像之间的空气膜厚度改变λ/2。 1、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 接收屏 分光板 补偿板 平面镜   平面镜   粗动手轮 微调螺丝 微动手轮 迈克耳逊干涉仪原理图 补偿板 分光板 S光源  S光源,P观察屏,G1、G2为材料厚度相同的平行板,G1为分光板,其后表面为镀银的半透半反膜,以便将入射光分成振幅近乎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G2为补偿板,它补偿了反射光和透射光的附加光程差。M1、M2是相互垂直的平面反射镜, M2是M2的虚象。这两束光波分别在M1、M2上反射后逆着各自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到达P处形成干涉条纹。 移动M1,改变干涉间距,可观察到干涉条纹随之改变。二平面反射镜之间距离增大时,中心就“吐出”一个个圆环;距离减少时,中心就“吞进”一个个圆环。 2、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   一个点光源S产生的光束经M1和M2’反射后产生的干涉现象,相当于沿轴向分布的两个虚光源S1’、S2’所产生的相干光发出的球面波在相遇空间处处相干,所以观察屏放入光场叠加区的任何位置处,都可观察到形状不同的干涉条纹,称这种条纹为非定域干涉条纹。 3、等倾干涉 当 和  严格平行时(即 和  相互垂直),所得的干涉为等倾干涉。所有倾角为 的入射光束由  和  反射的光波的光程差均为      。此时干涉产生的条件为 : 明条纹 暗条纹 式中 称为干涉级次。因为相同入射角的入射光具有相同的光程差, 所以干涉图样是由一组同心明暗相间的圆环组成。 图4 白光干涉条纹 4、白光干涉 用白光光源只有在 附近能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时对各种波长的光来说,其光程差均为  ,故产生直线黑纹,即中央暗纹,两边是对称分布的彩色条纹。 【实验内容】 2、每“吐出”30个条纹测一次,连续测5次。 1、每“吞进”30个条纹测一次,连续测5次。 【数据处理】 1、计算波长,计算相对误差,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注: * 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数据记录表:(每次30个条纹) 次数 起点(mm) 终点(mm) 吞 吐 1 3 2 4 5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