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自考真题返抹理学.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4月自考真题返抹理学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笔记系列-法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法学 一.法学概念 1.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指一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 产生条件 (1)一定数量的法律现象的材料(司法实践) 专门从事法律现象研究的法学家阶层 二.法学研究对象 1. 一切以法和法律为基础而发生的社会现象,即法律现实。 2. 法律现实的内容:静止状态的法;法的运动过程;与法律现象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 三.法学性质 1. 法的运动是社会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法律现象是社会运动的特殊形态。 2. 法学属于社会科学,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把握社会中的法律现实。 3.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法学则研究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一部分社会关系。 4. 法学与国家政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是国家命令,法是组织和运用国家政权的有利工具。 5. 法律现象是人类历史发展在一定阶段的产物即阶级社会的产物。与阶级,阶级斗争和国家权力有紧密的联系。任何一种法学都体现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经济的政治的实际利益需要。 四.法学职能 1. 理论认识和意识形态职能 2. 实际应用职能 五.法学分类——六大类 1. 理论法学——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概念,思想和规律。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法社会学,实证法理论,比较法总论和法律控制论 2. 法律史学——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 3. 国内部门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劳动法学,民法学等 4. 外国法学 5. 国际法学 6. 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第二节 法理学在法律科学体系的地位 一.法理学特点 从整体上和宏观上研究法律现象,研究对象具有方针性,战略性和方法论性 研究部门法学理论当中的共性问题,侧重于对法律现象的一般性考察,而不涉及各部门法的具体法学问题 阐述法学问题中最一般的概念,原理,原则,范畴和规律 二.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 1.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 前者在后者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对后者抽象概括起指导作用 3. 后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4. 法理学不仅考查法的静态,而且注重考查法在社会中的运动过程 三.内容体系 1. 总论 2. 社会主义法 3.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实施 第三节 法学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从世界观角度来认识法律现象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的总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2.一般的社会科学方法 (1) 形式逻辑法 (2) 分析比较法 (3) 历史考察法 (4) 社会学研究方法 (5) 价值论方法 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更重要的是法能满足主体一定需要,法是一定社会一部分人心中公平正义的象征,对一定的人的行为自由的肯定 3. 具体(专门)的科学方法 4. 法学特有的专门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法的起源 第一节 社会·社会调整 一.社会调整的概念 1. 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们相互联系的基础。 2. 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最为重要。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再此基础上产生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 3.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人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 4. 社会调整又称社会控制,指的是确定个人和集体行为,指明其发挥作用的方向,并将这些行为纳入一定的范围,目的,秩序中的活动。 二.社会调整的分类 1. 内在和外在的社会调整——依据人们服从它的原因 2. 肯定性和否定性的社会调整——依据人们行为压力的方法 3. 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调整——依据是否由正式的社会组织实施 4. 自己解决的和由第三方解决的社会调整 5. 个别性和规范性的社会调整 (1) 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件所确定的行为方式进行的一次性调整称为个别性调整。只对个别人个别事有效,没有普通的整体的规范作用,是一种简单的社会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易受主观意志支配,带有偶然性和不容易形成稳定的秩序,但它充分考虑到具体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2) 借助一般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规则进行的调整,凡规则涉及的人员情况都应按规则规定的模式来调整,能够提出一个行为模式,在确定条件下一切人员事件都要遵守,它能形成稳定的秩序,具有普遍性,可反复适用,不能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提出方案,易死板。 三.社会调整系统 道德,习惯,政策,宗教,法律规范调整构成社会调整系统,在次系统中,不同的规范性调整又成为其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从不同侧面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起到控制社会的作用,其中法律规范调整产生较晚,但是个别和规范结合的最好方式,同时表明社会调整方式的不断进步 第二节 原始社会解体 国家产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