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讲 成瘾行为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解释模式
一、相关概念
(一)物质滥用:
是一种对物质使用的不良适应方式(第一个特征),它会导致临床明显的损害或痛苦,并会在长时间内持续或间断复发
(二)物质依赖:
确实产生耐受性,停用出现戒断反应,有持续的渴求或不成功的戒除
一个人可能对某种药物有依赖,但并没有滥用(如依赖吗啡的癌症病人)。反则亦然(如为娱乐消遣而喜欢使用某种药物)
(三)药物耐受性:
一定剂量的药物不能再产生第一次用药时的反应,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必须增加剂量
不同人对不同药物的耐受性会有很大不同
(四)渴求:
对药物的强烈渴望
(五)物质戒断反应:
当一个人停掉了某一长期使用的药物时产生的生理上的不快与情绪症状
戒断反应使依赖的确定更加复杂化:人们用药的目的究竟何在?
追求药物带来的欣快状态——趋近反应
为了避免出现心理社会应激——逃跑反应
不能承受戒断反应带来的痛苦——回避反应
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反应的重要性也在变化(早-趋近;晚-回避)
二、药物滥用的三种解释模式:
医学模式:也称疾病模型。从药的生理效应及对生物学系统的作用来解释成瘾的易感性等
心理模式:涉及需要、内驱力、动机、模式化及各种强化、自我认知、自我效能、人格类型及病理性人格,重要的始发和维持因素。但不能解释有关生理因素
社会模式:伙伴压力、功能不全的家庭及疏松的家庭联结、不同的社会联系、广告、社会控制、公共政策
都不能充分解释药物使用的始发和维持因素
第二节 吸烟
小资料:吸烟在我国
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国约有3.5亿吸烟者,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占全部死亡的12%,预计在2030 年时这个比例将上升至33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2005.9.13) 一、吸烟的健康风险
尼古丁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
心血管疾病
CO更易与红细胞结合(200倍于氧),干扰供氧,加重心脏负担
CO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率
尼古丁刺激肾上腺素释放,从而引起全身脂肪细胞变化使脂肪酸进入血流,增加动脉硬化危险
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降低、急慢性支气管炎
消化系统疾病
癌症:大约80%的肺癌死亡可归因为吸烟
二、吸烟的评价:
自我报告法
吸烟频率(每周几日)、吸烟密度(每日量)
记忆误差和有意偏移
行为学方法:
自我监控、计数器、表格等
生化方法
尼古丁:烟草独有、直接,但半衰期不到2小时,用处不大
可铁宁:尼古丁代谢产物,唾液/血液/尿液,敏感,复杂昂贵
血中CO:不敏感、易被沾染、易得便宜,常用
三、吸烟的生理依赖
部分耐受性
重复同一剂量,主观情绪、脑电图(EEG)、心血管反应会明显降低
戒断反应(John Hughes,1992)
情绪:焦虑、易激惹
食欲:饥饿
失眠:睡眠障碍
四、影响吸烟的因素
(一)影响吸烟开始的六种主要危险因素:
有吸烟的朋友或家庭成员
对同伴吸烟有较高的评价
认为吸烟是成熟、独立、坚强的表现
缺少人际关系的支持或对事业成功的期望较低
是个冒险者或叛逆者
沉迷于吸烟带来的情绪及药理效应
(二)影响吸烟的因素
遗传家庭因素:
心理因素:
简单条件反射(生理:欣快体验作强化)
社会学习(父母、同伴示范,认知期望)
健康信念模式
人格特点(心理冲突、紧张)
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矛盾
被动吸烟——社交礼仪
大鼠的积极防护反应(Silverman,1978)
1986年《普通外科杂志》与《国家科学学术》首次登文披露被动吸烟可以致病,ESP.肺癌
次要烟流有更多CO、毒素和致癌物
五、戒烟
(一)戒烟的障碍:
对香烟的渴求、失去吸烟时的愉快感、戒烟后变得易激惹、还有人担心体重增加
(二)戒烟的5个阶段:干预类型要配合特殊的认知阶段
计划前阶段:未积极地考虑戒烟
计划阶段:认真考虑将来某段时间(大约6个月后)要戒烟,但未作承诺
准备阶段:不但考虑戒烟且想从下一个月开始且在过去一年曾尝试过某些戒断方法
行动阶段:开始戒烟后6个月,努力改变行为和环境来克服吸烟
维持阶段:戒烟6个月后直到戒烟行为不再成为问题
(三)戒烟的方法:
药物学干预:尼古丁口胶、皮肤贴片
行为干预:奖励与刺激控制。
无法预言的强化(暂时有效,复吸率高)、
自我监控(无需太多干预,但整体无效)、
刺激控制(暂时成功,保持率低)、
协议及厌恶技术
认知干预:
公共场所立法:
公共教育与政策:预防是最可行的长期解决问题的方法
政府减少吸烟的努力:增加税收、年龄限制、禁止广告、产品表明有害警告、
第三节 酗酒
一、相关概念
酗酒:对饮酒失去控制,且反复发生以中毒为结局的严重饮酒
酒依赖:包括明显的寻酒行为,耐受性不断增加,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