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 生字词 后园(yuá) 瑟缩(sè) 蜷缩(quán ) 弧形(hú) 蛊惑(gǔ ) 丁丁(zhēng zhēng) 栀子(zhī) 敬奠(diàn) 好的故事 鲁迅 生字词 膝踝(huaí) 错综(zōng) 瘦削(xuē) 泼剌(là) 皱蹙(cù) 乌桕(jìu) 骤然(zhòu) 皱眉蹙眼:形容不满的神情 背景简介 文章写到了哪些意象? 小船,山阴道,新禾,野花,乌桕,鸡,狗,丛树,枯树,斜栏,农夫,村妇村女,茅屋,塔,晒着的衣裳,簔笠, 天,云,竹,小河,萍草,游鱼…… 景物描写:所摄取了村野最常见之景,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美丽风景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景物所象征的美好世界的憧憬。 论述“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总结 生字词的掌握 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懂得运用象征,景物描写等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文采。 谢谢大家 作品及背景简介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邪恶的意象 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圆满 恶鸟:夜游 正义的意象 枣树: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 小青虫:弱小,莽撞,可爱,可怜 论述: 1、分析枣树形象的特征及其象征性意蕴。 作品对枣树的赞美,是全篇的核心。枣树饱经沧桑,它虽然也受着夜空的摧残,但他毫不动摇,他不是靠幻想来支撑自己,而是执着于现实的战斗,“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但它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只是“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而且“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盅惑的眼睛。 这是一个清醒的战斗者的形象!作者在赞美枣树韧战精神的同时,在字里行间也流露了某些苦闷的心境,枣树是孤独的,而且带着皮伤,虽然不顾一切地在与夜空搏斗,但对于前途也看得不甚明白,这正符合1924年前后作者的思想状况。枣树的形象,既是作者对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好的故事》是以从绍兴西南偏门出城, 经湖、娄宫而到兰亭那条路上的风光及历史 为背景而写成的。1913年6月24日,鲁迅在 长住北京后第一次返乡省。在1919年12月24 日最后一次离乡返京之后,再也没有机会踏 上他所热爱的故土。然而,在1925年写就的 这篇名文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他与著名的山 阴道在精神血脉上一直保持着须臾不可分割 的联系。这种对家乡风物刻骨的追忆,就这 样化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好的故事”,烙在 了鲁迅审美精神的空间。 指文中所描绘的一幅美丽的故事。有学者也认为,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正是鲁迅先所想望的好的生活。 文章的构思是怎样的?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 。也就是指从现实——梦境——现实的一个现实和心境的循环;我在现实中的感受,进入梦境之后看到的一个好的故事,这个好的故事中有着各种美的人和美的事,最后清醒过来回到现实。这其中,昏沉的夜即使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