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山大学讲义授课教授凌林煌副教授博士编授-远东科技大学.docVIP

国立中山大学讲义授课教授凌林煌副教授博士编授-远东科技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中山大学讲义授课教授凌林煌副教授博士编授-远东科技大学

國立中山大學美國華僑史課程 專用教學網站.tw/linhuang/oca 講義之十/美國華僑文教傳布 授課教授:凌林煌 教授/博士 增修/編授 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歷史學程 教學助理:蕭子音 碩士生 撰稿/建檔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講授大綱 一、大清書院 1.1 私塾或專館的成立1.2 書院興起的沿革1.3 回國應試 二、僑民學堂的興辦 2.1科舉廢除 ?? 2.2學務公所 ?? 2.3學堂的成立 三、兩大僑校的淵源與發展 ?? 3.1 三藩市中華學校 ?? 3.2 紐約華僑公立學校 四、各僑校的沿革 ?? 4.1 晨鐘學校 ?? 4.2 聖瑪利中文學校 ?? 4.3 協和學校 ?? 4.4 孔教學校 ?? 4.5 建國中學 ??4.6 其它 ?? 4.7 教科書問題 ?? 4.8 授課問題 ?? 4.9 升學問題 五、隔離教育法 ?? 5.1 種族歧視 ?? 5.2 隔離學校 ?? 5.3 對中國人的排斥 ?? 5.4 一場控告 六、遠東公立學校 ?? 6.1 沿革 ?? 6.2 中國人的公立學校 ?? 6.3 遠東公立學校的成立 ?? 6.4 變本加厲 ?? 6.5 日本的反擊 七、美國學校門戶洞開 ?? 7.1 沿革 ?? 7.2 黃白之分 ?? 7.3 訴訟 八、新聞報業興替史略 ?? 8.1 《金山日新錄 ?? 8.2 《東涯新錄 ?? 8.3 《中西日報 ?? 8.4 《大同日報 ?? 8.5 《少年中國晨報 ?? 8.6 其他 九、雜誌期刊與廣播 ?? 9.1 雜誌期刊 ?? 9.2 英文期刊部份 ?? 9.3 廣播電台的設置 十、文學的發展 ?? 10.1 詩社與文華社 ?? 10.2 藏書風氣的興盛 ?? 10.3 中國文化學術團體 十一、留學生 ?? 11.1 早期留美學生 ?? 11.2 留學生的生活 ?? 11.3 獎學金的設置 ?? 11.4 留學生在科學上的發展與成就 十二、東方文明之評價 ?? 12.1 對中國的改觀 ?? 12.2 推崇中國的家庭倫理觀念 ?? 12.3 賢母之外,又有良師二、僑民學堂的興辦 廢除科舉? 學務公所的組成,於當年四月十五日,集中華會館暨紳董數十人,籌開會議,決議僑民學堂興辦之迫切。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劉航、張啟煌等,以所領賑濟震災餘款,建築學堂(地面層為中華會館)。將大清書院改為大清僑民公立小學堂,學堂歸併於中華會館,用人理財,由中華會館主持,並於宣統元年(1909)二月開學,至此,學堂成立 三、兩大僑校的淵源與發展 ?中華學校中華學校但後因經費與人事關係,維持困難,校務廢弛。其後,由中國派來之視學員余同信提出關於管理方法、教授方法之改革。1932年,中華會館會議,為整頓校務,通過章程之增訂。該校雖由中華會館主辦,但經費不足,幾乎每年要籌款一次,始足以維持。自林始亨校長始建規模,學生大增,倡議籌建宿舍,以便容納外埠前來之中華青年,種種設施,頗有一番建設精神。及陳中海校長,大量添購圖書,教育部批准,正式立案,隱然為華僑最高學府。 紐約華僑,初時只有私塾。1908年,由梁慶桂倡議,在中華公所主席陳煥章策劃下,成立僑民學堂。將區公沛私塾歸併,學生只有二十人,翌年,才得二十四人。中華公所撥助經費二百五十元,暫由關吉符主持校務。後由當事僑領商定,聘請首任校長朱兆莘,次任校長程祖彝,及第三任校長區公沛,因事去職,由教員代任。1913年,當事僑領呈梁聯芳領事轉外交部、教育部,呈請撥款補助。其後學生日多,校舍不敷使用,於是變遷校址三、四次。過去校務無人負責,發展甚難。1922年,中華公所召集六十餘僑團,各派代表一人,正式成立校董會,選聘校長。第一任校長是薛修。1929年,公開拍賣年久失修的校舍。1929-1933年間,適逢經濟不景氣,教務推展及教職員給薪,僅能維持最低標準。抗戰時期,僑社忙於救國運動,無法顧及僑校,故僅維持現狀而已。二次大戰後,中華公所見僑教不振,亟謀整頓,乃於四、各僑校的沿革 晨鐘學校聖瑪利中文學校聖瑪利中文學校聖瑪利中學協和學校孔教學校 ?? 建國中學 ? 其它   美國僑校教學,歷來最感困難者為缺乏適當之教科書。過去各校所採用的課本,為部定中小學教科書,其中以商務、正中兩家書局為最多,間亦有用開明書局者。有些僑校,低年級採用新加坡上海書店出版之幼稚讀本及初級國語讀本,又有些僑校索性採用三字經施教,美國僑校教材之貧乏可以想見。至於小學五、六年級,以至中學,教材問題,更感棘手。由於教科書的困難,越高級則學生越少,儼如金字塔,其退學原因,主要的還是在越讀越深,約至四、五年級為一關,無法應付教科書之故。中華民國政府對僑校教科書發生問題早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