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预习检查 答案提示(第二问) 我们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作为青少年应像周总理那样,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力争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以下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央出台了“1个百分点”政策(即:自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这一政策,是近几年来在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央财政“1个百分点”的政策出台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相继比照中央的做法,增加了本级财政的教育经费支出。 各级财政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了教职工工资支出。中央财政为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2001年起,每年安排农村教职工工资转移支付资金50亿元,用于补助这些地区发放教职工工资。 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1995—2000年,国家实施了第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财政投入专款3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87亿元,共计126亿元。“十五”期间,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安排50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两期“义教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投入近200亿元,是我国有史以来财政资金投入最多的教育扶贫工程。 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务院决定2001年至2002年中央投入30亿元资金,加上地方多渠道筹措的资金,由教育部、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实施了“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到2002年底投入危房改造资金总量达120亿元,共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000万平方米,使全国中小学危房比率降低了2个百分点。 1998年至2002年,中央共计安排148.2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加强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等学校扩招。 提示:结合第一目的相关内容回答。 如:1、(摆总的观点)这说明了为了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采取的保障措施。 2、(结合材料分析)A以上材料,真正体现了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师资方面(略) 思考 以上图片对你的思考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有的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化知识,却赚大钱,“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从而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他们为了眼前利益,让孩子尽早弃学从商、做工。 思考问题 目前,我国确实面临着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在12亿多的人口中,仍有7000万农村人口尚未摆脱贫困,一些山区的农民一年的收入不过几百元。仅能维持日常开支,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子女上学所需的费用。即使孩子读完初中,也没有能力让孩子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读书,于是便放弃对孩子的培养。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那些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消除“读书无用”的思想,加大科教兴国的宣传力度 2、开办学校,创造教育机会 3、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4、开展社会捐资助学活动 5、整治社会招用学龄少年儿童做工的现象 小结一下 青少年 规定年限教育 全面发展自己 维护学校教育环境 硬环境 软环境 更高程度的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