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生态环境学报.doc

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生态环境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生态环境学报

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 王元素1,洪绂曾1,蒋文兰2,王 堃1 *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地所北京 100094;2.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群落稳定性的生态学研究一直缺乏动物利用条件下的长时间梯度田间试验,而混播草地的放牧利用年限是生态脆弱的南方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用考力代绵羊轮牧,在牧前和牧后草地现存量(干物质,DM,dry matter)分别为1800~2500(草层高15~18 cm)和900~1200 kg·hm-2(草层高3~5 cm)的适度放牧利用条件下,对亚热带最常见的豆科牧草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与禾本科牧草的两两混播草地的群落生产力和持久性开展长期研究。20年的结果表明:适度放牧利用下,群落地上总生物量长期稳定,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总盖度20 a后仍高达97%以上;适度放牧有利于牧草的生产力持久性,红三叶、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黑穗画眉草 (Eragrostis nigra)都在群落中长期存在;群落净产量和持久性是尺度依赖的,群落长期净生产力以红三叶+鸭茅的最高(DM产量353.3 g·m-2·a-1) (P0.05),对杂草侵入的抵抗力最强,而前10 a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有很高的净生产力(DM产量449.8 g·m-2·a-1);物种的生产力受伴生种的影响,前10 a红三叶在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和黑穗画眉草组合中的产量高于其它组合(P0.05);不同的物种侵占力不同,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黑穗画眉和鸭茅,非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白三叶。 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群落;总生物量;盖度;持久性;相容性;侵占力中图分类号:S872.8;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08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季节降雨量大,生态脆弱,传统耕作农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上世纪末石漠化面积已超过其总面积的30%,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超过40%[1]。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腹地,是我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目前石漠化面积已达2.26万km2,并且每年仍以933 km2的速率递增[2];照这个速度,2050年以前,石漠化面积将超过50%。另一方面,该地区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雨热同期,适宜优良牧草生长[3-4]。地面处理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石漠化,而且人工草地建植费用一次性投入较大[4]。前期试验表明,过牧和轻牧都会引起人工草地严重退化,不能长期维持[3]。人工草地特别是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的长期利用是该地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是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区最重要的刈牧兼用型豆科牧草之一。不少学者开展了利用强度对红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和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结果[3,5-8]。红三叶是短期多年生牧草,其生理寿命没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长[9]。这可能是红三叶的栽培面积不及白三叶的主要原因。但是,红三叶含有丰富的高质量蛋白质(占干物质的25%~29%)[10],对改善肉奶等畜产品品质有重要的作用,在利用条件下的持久性研究是草地学家面临的课题之一[9]。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建植后的2~5 a,一般认为,适度利用有利于红三叶的种群产量和稳定[3,5,6,8],但没有回答究竟能持续多少年的问题。田间试验是生态学研究的三大方法之一,长期受控试验更是检验假说和模型的最佳手段[11]。在研究群落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研究中,一般采用模拟推导或者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的方法,其结果往往得不到真正时间梯度上的检验与证明[12]。用温室实验得到的结果来推断自然条件下的群落动态必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3]。因此,在适度放牧利用条件下,开展红三叶与不同禾本科牧草混播的持久性研究,是草地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的必然要求。 试验地点在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灼圃示范牧场内(贵州,威宁),地理位置为E104o 04′ 48″-104o 07′ 25″,N27o 10′ 33″-27o 12′ 30″,海拔2 42 m,年平均气温8.7 ℃,极端最高气温28.2 ℃,极端最低气温-9.5 ℃,最热月平均气温15.5 ℃,最冷月平均气温0.6 ℃,≥0 ℃年积温2960 ℃。年降雨量1023 mm,生长季内降雨919 mm。无霜期182 d,年日照数1 611 h。 试验区所在地为高原缓坡山原地貌,土壤为黄棕壤,pH值5~6。常量元素中磷的含量极低(小于3 mg·kg-1),速效钾的含量为中、上水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