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VIP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登飞来峰 一、教材分析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上的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上的峰时的感想。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入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 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最后两句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 诵读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一猜,他是谁?(教师逐次口述下列内容) ①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 ②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 ③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④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⑤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们学过的他的名句。 ⑦他字介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 【此环节由教师依次逐条口述内容,或者用课件逐条展示,直到学生猜出人物,然后直接引出本课主题,板书课文题目:登飞来峰】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安石正好三十岁。 2.关于作品:这首绝句,是王安石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上的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上的塔时的感想。 3.关于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展示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两人读,并正音) (3)我们一起当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象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们的感情。 (4)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交流要点:人、峰、塔、云、日等,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随机板书。) (5)再现古诗画面。 它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 (6)质疑问难。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学贵有疑,有了这些疑问,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四、诵读诗歌,理解内容 1.解读1、2句。 出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指名读诗句。 (2)理解词语。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夸张)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3)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4)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 师导:此时,诗人就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出示:日出时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当时的景象吗? (5)指导朗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