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胞膜物质跨膜运输
                    第四章 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membrane and membrane transport 第一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embrane  第二节物质的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  第三节 质膜的特化结构和功能Special structures and their function on membrane 1. A single a helix 2. Multiple a helice3. b barrel 4. Via amphipathic a helix5. Via a covalently-linked lipid 6. Via an oligosaccharidelinker to Ptdinst7,8. Noncovalent association with other membrane proteins 二、 Characters of membrane              生物膜的流动性    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一)生物膜的流动性(fluidity) 运动方式:  2、膜蛋白的分子运动  (1)膜的侧向运动:    人、鼠 细胞融合实验 (2)膜蛋白流动的区域性 (二)生物膜的不对称性asymmetry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前序    1895年,Overton发现溶于脂类的物质容易穿膜,推测膜由脂类物质组成;    1925年,Gorter和Grondel将红细胞膜的脂类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展发现聚拢后的面积为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933年发现一些小分子易穿膜,推测膜上有一些小孔便于亲水性分子通过。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夹层学说(双分子片层模型)     海胆卵实验:卵细胞表面张力比纯油低                              0.1N/cm2        1-3N/cm2    1935年,Danielli and Davson提出:      细胞膜由连续的双层脂类分子组成,内外两侧蛋白质以静电作用与脂质分子相吸附,亲水头部在膜的内外两侧,尾部两两相对在中央;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单位膜模型:    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伦敦大学的Robertson发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细胞膜都呈现三层式结构:“暗-明-暗”,厚7.5nm.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主体,极性头向外,尾位于中央,内外致密层相当于脂类分子头和蛋白质分子,明:脂类分子的疏水端。 单位膜模型的缺陷 膜结构并不是静止不变的; 各种膜的属性和功能各不相同,并没有不变的同一性; 各种膜厚度不一,有的10nm,有的5-6nm; 提取膜蛋白的难易程度不同; 膜蛋白与脂类的比率不同。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1972年,Singer and Nicolson提出:         ①镶嵌性:基本结构由以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     白质构成,双层脂分子以尾相对,头朝向膜外水相;     ②流动性:构成膜的蛋白质和脂类不断发生变化;     ③不对称性:膜的内外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     ④蛋白质的极性:膜整合蛋白的极性区在外侧,非   极性区在内部。 Membrane transport 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小分子物质的穿膜运输 大分子物质的膜泡运输 第二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一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定义: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类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透酶(permease)性质; 				   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 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只介导被动运输 	     			       			 (二)膜蛋白介导的被动跨膜运输-协助扩散    葡萄糖载体蛋白由12个α-螺旋,多次跨膜并相互吸引靠拢,形成球形蛋白质分子。  A 电压闸门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是对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异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或对其它刺激引起膜电位变化时,导致其构象变化,门打开。 B  配体闸门离子通道ligand-gated channe 主动运输的意义 保证了细胞或细胞器从周围环境中或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三级查房制度整改措施方案.docx VIP
- (正式版)D-L∕T 461-2019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docx VIP
- (翼人2024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6 看不见的力 课件(新教材).pptx
- 《虚拟电厂建设及运营技术规范》.pdf VIP
- Tosmana中文使用手册.docx VIP
- 中外味觉词汇比较研究.docx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广东省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十五章轴对称 单元达标练习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两会看点解读PPT课件.ppt VIP
-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英语试卷.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