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 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 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句式有其自身独立于组成成分的整体意义,这个整体意义是无法从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句式推导出来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 + 1 2”。 一个个的语法格式,亦即构式,并不是如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所说的那样由生成规则或普遍原则的操作所产生的副现象; 除包含在语法格式即构式之内的组成成分以及他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外,构式本身也具有意义,不同的构式有不同的构式意义 Cognitive Grammar Sometimes, Ronald Langackers Cognitive grammar framework is described as a type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Cognitive grammar deals mainly with the semantic content of constructions, and its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conceptual semantics is primary to the degree that form mirrors, or is motivated by content. Langacker认为,符号单位(即构式)是通过不断使用后完全惯常话的神经认知行为(neurocognitive routines),已内化于语言使用者的知识体系中。使用者使用它们时是自动的,并不考虑其内部构成。 因此,构式是一种完形。 * Construction Grammar构式语法 直接理论来源: 费尔默(C.J.Fillmore)于60年代末提出的格语法(Case Grammar)和后来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 拉克夫(Geroge Lakoff)的格式塔语法(Gestalt Grammar,即生成语义学) 兰盖克(Ronald 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以及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HPSG)。 产生背景 构式语法与认知语法、生成派语义学、格语法、框架语义学、认知语义学、体验哲学等密切相关,它们是Langacker、Lakoff、Fillmore、Taylor、Goldberg等认知语言学家于20世纪70-90年代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中对乔姆斯基为首的TG语言学派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新语法。 TG的基本假设: 1.天赋观 :人们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就有的; 2.普遍观:以天赋的语言能力为基础,儿童头脑中生来就有的一种能生成句子规则的内在机制; 3.自治观:人们头脑中生来就有专司语言加工的独立机制,句法不用参照意义和其他因素就能对语句从形式上作出系统描述; 4.模块观:模块论分析方案,将语言分成音位子模块、句法子模块、语义子模块; 5.二元论与形式观:心智中的句法操作可以完全独立于意义而存在,语言中的句法可运用一套纯形式的句法公式来加以演算;因此,某一种语言中的全部合乎语法的句子就是基于一套形式化的符号、通过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形式操作而生成出来。 1.批判天赋观:语言学习主要是由意义驱动和交互驱动的,不是由头脑中的普遍语法驱动的; 2.批判普遍观:构式语法遵循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既分析特殊性,也兼顾普遍性; 3.批判自治观:语言能力不是天赋的和自治的,语法知识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从若干基本用法中抽象出来的,句法与语义密切相关,不可分离; 4.批判模块观:倡导用“象征单位”和“构式”来对语言做出统一的、全面的解释; 5.批判二元论和形式观:取消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用同一的方法分析语言各层面。 构式语法对TG的反思 构式语法是对词汇投射模式的反动,实际上也是对生成语法的部分反动。 可以说,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法等理论批判Chomsky语言理论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 Construction Grammar Lakoff(1987)出版认知语法的经典著作,其中卷2的《“There-构式”》是构式语法的拓荒之作。在“语法构式”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语法构式理论”(the theory of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的概念(467),并形成了构式的形式-意义配对的思想。 不过,他当时仍是在认知语法的框架内讨论语法构式,还没有提出“构式语法”的概念。 Fillmore、Kay和O’connor et al 在《语言》1988年第3期(第64卷)发表《语法构式中的规则化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