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漆艺术传承及创新.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大漆艺术传承及创新

中国大漆艺术传承及创新   漆雕 古代,大漆用于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器的髹饰上,如供佛器、容量器、携行器、密教法器等,其中最为典型的要属“夹?漆佛像”。漆是万年不朽之器,大漆静寂不喧、沉稳内敛的美学特性也与佛像的山谷清音、空灵寂静相一致。近现代以来,中国的雕塑美学与材料应用多受欧美影响,极尽追求形式之极致,雕塑的过程就是研究材料、形式和空间关系的过程。后现代主义出现后,成品雕塑、废品雕塑、包裹雕塑、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此起彼伏,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探索和传承,终需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大漆雕塑运用中国传统大漆为原材料,把丰富多彩的传统大漆髹饰技法运用到雕塑创作中,突破了材料的限制,创造出了崭新的雕塑格局。田世信在这个材料运用于雕塑创作探索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突破 代表人物 出生于1941年的田世信,早期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艺术学院任教。1982年个人作品首次参展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展》,随后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屡获殊荣。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与雕塑家刘万祺共同成立贵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工作室,开创了贵州省的雕塑教育启蒙。1989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从90年代起,田世信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大漆技法与现代雕塑的应用与融合,二十多年来创作了各型各类的大量作品,尤其是在?A?脱胎大漆制作技术方面,突破了传统大漆技术的局限性,达到了雕塑艺术作品表现的丰富性,使脱胎大漆雕塑效果超越了金属锻造效果,且比金属锻造具备更多优势,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替代了西方传入的雕塑技法,开创了雕塑业界崭新的局面 备注 与中国漆画相同,中国大漆雕塑与日、韩相比,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并且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是中国的大漆雕塑艺术家,如田世信先生,多年来都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在漆塑艺术的道路上前行,完全是依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在传承和推动中国大漆雕塑的发展。由于个人的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缺少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沟融,这些年一直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展览活动中倾力推动大漆雕塑艺术的发展,未能更多地参与到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更多地去展现中国大漆雕塑独特的艺术魅力 交流与推广 与西方美学从具象到抽象的历史演变一样,漆艺这一代表东方艺术特色的艺术门类,从古至今也逐步演变着从实用性的“器物”到纯美学范畴的“物语”之间的转换。它们之间是筋脉相连,形意相通的东方艺术内核。几年前,来自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的高桥洋教授站在田世信先生庭院内,面对放置了十二年之久,历经风吹雨打依然完好无损,色泽如初的一组脱胎夹?漆雕塑,向田老深施一礼,轻声说道:“你走到我们前面了。”那是一组正在进行自然损毁实验的漆塑。2015年福建亚洲漆艺展上,日本当代漆艺家的10件展品未见一件漆画,漆器精品也仅占两件,其余皆为漆雕塑或漆造型。中国的大漆雕塑艺术,亟需建立自己在国际上的展现舞台 历史传承与特色 漆雕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架上雕塑。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表现“漆”的个性和魅力,而不仅是简单用漆来装饰一件雕塑而已。大漆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髹饰技法有上百种,有彩漆晕全、锦文、朱漆描金、螺钿镶嵌等等,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在色彩装饰效果上,既能全光璀璨,华贵多姿,又能粗犷不羁,奔放如歌,既能粗砾如砂,又能光滑如镜。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深入探索研究并掌握漆的特点,才能产生和达到漆与雕塑之间的形神合一,互为融合的效果,更不用说在制作过程中繁复的工序与严苛的环境要求。因此,大漆雕塑在近现代美术领域中,鲜少有人涉足,亟待解决人才的培养与传承。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