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珊溪水库面堆石坝施工渡汛保护方案浅析
珊溪水库面板堆石坝施工渡汛保护方案浅析
应宁坚,朱丽萍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第二分局,浙江 文成325304)
?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过水围堰;施工期渡汛;珊溪水库工程
摘要:珊溪水库工程施工导流采用围堰断流、隧洞导流方式,施工导流分为5个阶段。施工中,结合工程实际,对上下游围堰结构型式及大坝过流断面保护措施作了部分修改,上下游围堰均采用过水围堰。从1998年和1999年渡汛情况看,实际采用的渡汛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但也有值得进一步总结提高的地方。
1 施工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
1.1施工导流方式
珊溪水库工程施工导流采用围堰断流、隧洞导流的方式。导流隧洞共设两条,均布置在河床左岸,其中1号导流洞长度为589 m,断面为9 m×11 m,城门洞形;2号导流隧洞与永久泄洪洞相结合,洞长308 m。
上、下游围堰均为过流围堰。上游围堰位于坝轴线上游约300 m处,堰顶高程为63 m;下游围堰位于坝轴线下游约250 m处,堰顶高程为50 m。
1.2 导流渡汛规划及设计标准
施工导流分为5个阶段:截流后的第一个枯水期(1997年11月至1998年4月),由围堰挡水,1号导流隧洞导流;1998年汛期围堰过水,大坝及1号导流洞联合泄流渡汛;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由围堰挡水,1号导流洞导流;④1999年5月到2000年4月,由大坝挡水,1号、2号导流洞联合泄流渡汛;2000年4月底导流隧洞下闸,封堵1号导流隧洞,水库开始蓄水,初期发电水位高程为98.0 m,由大坝挡水,2号导流洞及发电机组过流控制水位。施工导流设计标准见表1。
?
2 1998年围堰、大坝渡汛保护方案的实施
2.1 1998年围堰渡汛实况及分析
2.1.1 上、下游围堰结构型式及变更
上游围堰按土石过水围堰设计;下游围堰原设计为非汛期挡水、汛期冲毁结构设计,后更改为土石过水围堰。下游围堰更改原因是:在围堰施工过程中,发生了1998年3月份的罕见洪水,洪峰流量达1 210 m3/s。当时上游围堰左侧200 m已达60~61 m高程,右侧约58.0 m高程,洪水过堰,上游围堰右端冲开一个大缺口,底部宽114 m,最深冲坑至49 m高程。下游围堰全部冲毁,防渗墙上部冲坏最深达45 m高程。为确保基础防渗墙的安全,同时为1998年汛期施工创造条件,将下游围堰改为过水围堰。
2.1.2 围堰经历过堰洪水的考验
围堰施工完毕后,在1998年梅汛期经历了5月14日、6月20日和6月21日3次过堰洪水的考验。5月14日的洪水上游最高水位为63.32 m,洪水过后对上游围堰进行了重点检查,发现洪水造成的破坏有如下情况:①洪水过流时,基坑内未充水,水流过44.5 m高程平台直接进入钢筋石笼底部,对钢筋石笼底部砂砾石有一定程度的淘刷,个别钢筋石笼沉陷后有空腹现象。②左侧岸边由于水流集中且流态紊乱,岸边钢筋石笼破坏比较严重,钢筋石笼底部掏刷历害,少数钢筋石笼被架空,面层钢筋网从侧面拔出,个别钢筋石笼完全被破坏。③钢筋石笼(φ6.5)基本上都有变形,与面层钢筋网(φ12)多数脱节。④在上游围堰堰顶及斜坡混凝土面板上出现数条裂缝。
下游围堰除了围堰中部混凝土裹头前2 m范围有被掏空1m深现象之外,其余情况良好。
事后,对“5.14”洪水造成的破坏进行了修复处理。在塌陷钢筋石笼处,先将钢筋石笼拆除,用石渣补堵掏刷坑,再修复钢筋石笼。堰顶及斜坡面板上裂缝的处理方法为:沿裂缝凿“V”形槽,槽宽及槽深3~5 cm左右,槽内灌注沥青;堰顶左端15 m范围裂缝开度较大,在堰顶再覆盖1块混凝土板,(厚0.2~1.25 m),新老混凝土间用φ22@200×200锚杆相连,对排水孔逐一注水检查,发现不通的用手风钻疏通或补钻排水孔。
经过修复处理的围堰又经历了“6.20”“6.21”两次过堰洪水的考验,上游最高水位达64.75 m,发现围堰运行情况良好。
2.1.3 1998年围堰渡汛的几点分析
1998年围堰经历了“3.8”“5.14”“6.20”“6.21”四次过堰洪水的考验,从每次围堰过流的流态及过流后的检查情况分析,我们认为上游围堰布置及结构设计是合理的,下游围堰结构变更也是非常适合该工程实际的,但对围堰的设计施工尚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围堰与两岸坡基岩连接应平顺,避免过堰洪水在下泄过程中造成水流流态的紊乱,以免加大对钢筋笼底部的掏刷。②为减轻过堰水流对钢筋笼底部小颗粒料的掏刷,宜在钢筋笼的底部加1层20~40 mm、40~80 mm的混合反滤料,混合反滤料的掺配可通过试验解决;最好设置两层钢筋石笼。③围堰堰顶混凝土裹头的前部如为碾压堆石,应严格控制碾压堆石的平整度,防止混凝土裹头的前部被水流掏空。
2.2 1998年大坝渡汛保护方案的实施及分析
根据水力计算及水工模型试验情况,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时间域激电中梯、测深作业指导书.pdf VIP
- 2025年水利工程监理工作报告.pdf VIP
-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pptx VIP
- 药物分析与常用组学技术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2025年杭州临安区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和两新专职党务工作者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 动态模拟试验法 编制说明.pdf VIP
- 无障碍设计PPT课件.ppt VIP
- CTD格式申报资料(原料药)新.pdf VIP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无障碍设计原则》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