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医学细胞生物学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由两条平行的方向相反的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核苷酸链构成,以右手螺旋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5.蛋白质二级结构: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对应点连接,使分子结构发生曲折的结构。
6.单位膜: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内膜在电镜下都呈“暗-明-暗”的三层式结构。
7.液态镶嵌模型:认为球形膜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的方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散在分布于内外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到膜中,有的贯穿膜的全层,这些大多为功能蛋白。这一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较好地体现了细胞的功能特点,被广泛接受。
8.被动运输:指物质依靠电化学驱动力或渗透压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生物能的跨膜转运过程。
9.主动运输:指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需要载体的参与和能量的消耗。
10.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它们穿过细胞膜凭借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将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转运。
11.膜泡运输:细胞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涉及一些有界面的小囊泡有顺序地形成和融合。
12.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指细胞在摄取大分子物质时,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有被小窝,小窝与细胞膜脱离形成有被小泡而将胞外物质摄入胞内的过程。
13.通道扩散:通过膜上形成的极小的亲水孔来进行物质扩散的形式。
14.Na+-K+泵:通过利用水解ATP获得的能量进行Na+、K+离子的穿膜运输形式。
15.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存在于细胞核内,能接收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16.信号转导:通过信号转换机构把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能感知的信号,从而诱发细胞对外界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
17.级联反应:化学修饰调节能引起酶分子共价键的变化,且因其实酶促反应,故有放大效应,在这些连锁的酶促反应过程中,前一反应的产物是后一反应的催化剂,每进行一次修饰反应,就使调节信号产生一次放大作用。
18.G蛋白:一般是指可与任何鸟甘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通常指的是信号转导途径中与受体偶联的鸟甘酸结合蛋白。
19.配体: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
20.残留小体:次级溶酶体在完成对绝大部分作用底物消化、分解作用之后,尚会有一些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物质残留其中。随着酶活性的逐渐降低以至最终消失,进入溶酶体生理功能的终末状态。
21.信号假说:指导分泌性蛋白多肽链在粗面内质网上进行合成的决定因素是合成肽链N端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即信号肽。
22.马达蛋白:微管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任务是通过一类利用ATP作为动力的蛋白质来完成,这类蛋白质称为马达蛋白(微管马达蛋白)。
23.肌球蛋白:肌原纤维粗肌丝的组成单位,存在于平滑肌中,在肌肉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子形状如豆芽状,由两条重链和多条轻链构成。两条重链的大部分相互螺旋形成的缠绕为杆状,构成豆芽状的杆;重链的剩余部分与轻链一起构成豆芽的瓣。在粗肌丝中,分子的头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呈纵向线性缔合排列。被激活后,具有有活性的、能分解ATP的ATP酶。
24.驱动蛋白:是微管动力蛋白,其分子结构和肌球蛋白类似,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聚合而成。驱动蛋白含有3个结构域:一对大球形的头部、中央长柄部和一对小球形尾部,尾部含有轻链,其中头部是产生动力的活性部位,尾部能与膜泡结合。
25.动力蛋白:即纤毛中的一种蛋白复合物。其具有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性,能分解ATP产生蛋白结构型的变化,从而引起纤毛的运动。存在于上皮组织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中。
27.微丝马达蛋白:微丝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任务是通过一类利用ATP作为动力的蛋白质来完成,这类蛋白质称为微丝马达蛋白。
28.微管组织中心:包括中心体、基体和着丝粒等,它们提供微管组装所需要的核心。
29.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丝构成的,帮助建立细胞形状,并在细胞分裂和细胞运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复杂的网状纤维系统。
30.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核中,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的块状结构,缺乏转录功能或转录功能地下不活跃的粗大颗粒。
31.核小体:是由约200bp长度的DNA区域和一个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呈圆盘型颗粒状。
32.核孔复合体:是在核膜的膜孔处由不同的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所组成的,可介导细胞核于细胞质之间物质运输的复杂而有规律的结构。
33.袢环模型:由30nm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袢环,袢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伸出,环的基部与染色单体的非组蛋白轴相连,构成袢环模型。
34.核仁组织区:是指在人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