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压铸模技术要求及材料选择(终)概要
第10章 压铸模技术要求及材料选择 ;第10章 压铸模技术要求及材料选择 ;10.1 压铸模的技术要求;10.1.1 压铸模装配图上需注明的技术要求;10.1.2 压铸模外形和安装部位的技术要求;10.1.3 压铸模总装的技术要求;③定模、动模镶块平面应分别与定模套板、动模套板齐平或略高。
④推杆、复位杆应分别与分型面平齐。
⑤滑动机构应导滑灵活、运动平稳、配合间隙适当。
⑥浇道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4μm,转接处光滑连接,镶拼处密合。
⑦合模时镶块分型面应紧密贴合。
⑧冷却水道和温控油道应畅通。
⑨成形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4μm,表面不允许有碰伤、擦伤、击伤和微裂纹。
⑩活动部件应保证位置准确、动作可靠,不得有歪斜和卡滞现象。;10.2 结构零件的公差与配合;10.2.1 结构零件轴与孔的配合和精度;2、模具中滑动零件的配合要求
⑴充填过程中金属液不致窜入配合处间隙中去。
⑵受热膨胀后,应能够维持间隙配合性质,保证动作正常,不致使原有配合间隙产生过盈,导致动作失灵。;3、配合类别和精度等级
固定零件的配合类别和精度等级;滑动零件的配合类别和精度等级;4、压铸模零部件的配合精度选用示例
1—定模座板 2—型芯 3—导柱 4—导套 5—卸料沿口 6—动模板 7—卸料推杆
8—推板导柱 9—推板导套 10—动模座板 11—限位钉 12—推板 13—推杆固定板
14—垫块 15—支承板 16—推杆 17—浇道推杆 18—浇道镶块 19—卸料板 20—主型芯 21—定模镶块 22—定模板 23—浇口套;10.2.2 结构零件的轴向配合;推板导套、推杆、复位杆、推板垫圈和推杆固定板的轴向配合偏差值;10.2.3 未注公差尺寸的有关规定;成形部位未注角度和锥度偏差
成形部位内侧壁未注脱模斜度的规定;圆型芯未注脱模斜度的规定;10.2.4 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套板、镶块和有关固定结构部位的形位公差和参数;2、零件表面粗糙度
各种结构件工作部位推荐的表面粗糙度;10.3 压铸模零件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技术;10.3.1 压铸模所处的工作状况及对模具的影响;10.3.2 影响压铸模寿命的因素及提高寿命的措施;2、模具设计的影响
①模具中各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②正确选择各元件的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
③设计浇注系统时,应尽量避免内浇口直对型芯。
④合理采用镶块组合结构。
⑤易损成型零件应采用单独镶拼方法。
⑥设计压铸模,应保持模具热平衡。;3、模具钢材及锻造质量的影响
经过锻造的模具钢材,可以破坏原始带状组织或碳化物积集,提高模具钢的力学性能。
;4、模具加工及加工工艺的影响
①除保证正确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外,需要有较好表面质量。
②导滑件表面,应有较好表面光洁程度。
③模体各模板在锻造后,应进行等温退火处理。
④粗加工或电加工后,应安排一次消除应力处理。
⑤出现尺寸或形状差错,需留用时,尽量可采用镶拼补救的办法。;5、热处理的影响
对热处理的基本要求:
①经过热处理后的零件要求变形小。
②热处理后,不出现畸变、开裂、脱碳、氧化和腐蚀等疵病。
③具有合适强度和硬度,保持一定抗冲击性能。
④增加成型表面的耐磨性和抗黏附性能。;6、压铸生产工艺的影响
①模具预热对寿命影响很大。
②模具应设置冷却通道,以控制模具生产过程温度变化。
③压铸过程中,对成型部位涂料选用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对移动部位润滑,对模具使用寿命会产生很大影响。
④较长压铸运作中,热应力的积???会使模具产生开裂。;10.3.3 压铸模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滑动配合零件使用材料的要求
①具有良好耐磨性和适当的强度。
②适当淬透性和较小热处理变形率。
套板和支承板使用材料要求
①具有足够强度和刚性。
②易于切削加工。
③使用过程不易变形。;10.3.3.2 压铸模主要零件的材料选用及热处理要求
压铸模零件常用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0.3.3.3 压铸模具镶块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1、4Cr5MoSiV1钢的热处理工艺
毛坯锻轧后进行退火工艺;机械加工过程消除应力退火工艺;淬火工艺;回火工艺
注:第一次回火,硬度为52~56HRC 第二次回火,硬度为43~47HRC
第三次回火,硬度为43~47HR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模拟题及答案.docx VIP
- 夏普 MX-M6240N MX-M7040N M6240N M7040N彩色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江门市新会区甜水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pdf
- 夏普 MX-C6081D MX-C5081D 6081 5081 彩色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第四章.pptx VIP
- 何为基本建设项目.doc VIP
- 《工业数据采集技术_Industrial data》课件——项目二 工业数据采集认知.pptx VIP
- 零星维修工程验收方案(3篇).docx
-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对学习兴趣的影响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郭文善课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