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第0章核医学绪论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里夫妇 1898年居里夫妇共同发现了镭(即88号元素),他们从30吨沥青铀矿中提取了2mg镭。此后,又发现了钚Pu和钍Th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3年Curie与 Bequerel共获Nobel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得Nobel化学奖。 实验核医学之父 匈牙利化学家 Hevesy,最早(1923年)将同位素示踪技术用于植物的研究、人体全身含水量等生理学研究,并发明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于1943年获得了Nobel化学奖。并被称为“实验核医学之父”。 临床核医学之父 1926年美国医师“布卢姆加特”首先应用放射性氡研究血液循环时间,第一次应用了示踪技术。 将氡从一侧手臂静脉注射后,在暗室中通过云母窗观察其在另一手臂出现的时间,以了解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 后来他又进行了多领域的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研究。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劳伦斯兄弟 1930年美国加州大学校园里,物理学家Ernest Lawrence生产出一个回旋加速器。 1936年,他的兄弟,内科医师John Lawrence 首先用P-32治疗白血病。 1939年获物理奖。 现代加速器 1934年约里奥·居里(jolit Curie ,居里夫人的长女)夫妇两用天然的α粒子轰击轻元素(铝箔)产生放射性,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为回旋加速器的应用铺平了道路,成为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个重要工具。 1934年以前,只有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这就限制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用于生物研究,更不便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小居里夫妇的这一创举为医学上广泛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奠定了基础,在核医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小居里夫妇 意大利科学家费米(Fermi)于1942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堆,同年12月又在芝加哥大学第一次完成了自动控制的核连锁反应。 由于产生了铀核反应堆,从而解决了放射性同位素不易获得的难题,清除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上的最大障碍。 费米 卡森和扫描机 1951年美国加州大学的 Cassen研制出第一台闪烁扫描机(Scintillation scanner) 通过逐点打印方式获得器官的图像 促进了显像的发展 美国核医学会专门设立了 “Cassen award” 安格和γ照相机 1957年Anger研制出第一台γ照相机,称之为 Anger照相机。 1963年在日内瓦原子能和平会议上展出。 克服了逐点扫描打印的不足,使核医学显像走向现代化阶段。 伯森和耶洛 1960年美国的伯森和耶洛将核技术与免疫学技术结合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法。 首先用于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由于该法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977年Yalow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Yalow Berson Radioimmunoassay 20世纪70年代核医学的重要进展 电子计算机 核医学 定性 定量 SPECT PET 99Mo-99mTc 发生器 体外放射 分析技术 显像药物 发展 广泛应用 测定体内300 多种微量物质 核医学显像仪器发展 扫描机 ?照相机 SPECT PET PET/CT 1950’ 1960’ 1970’ 1990’ 分子影像 Static Dynamic Planner tomo Functional Imaging Molecular Functional imaging 21世纪 Fusion image 1990’ 核医学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核医学不仅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开辟了途径,而且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免疫学等新学科的发展以及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药物的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核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发展中的学科,随着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前进,今后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核医学发展 核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是核技术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科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一门科学。 其中临床核医学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比如核肝脏病学、核神经病学、核心脏病学、老年核医学、儿科核医学等。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形成了核医学的发展方向—分子核医学。 核医学发展 (1)初创阶段 1956年开始培训专业师资和人员,在高等医学院校和省级以上医院以及一些医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教研室和专业科室,先后开展了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治工作。 (2)普及推广阶段 1977年核医学作为必修课列入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医院的专业科室正式定名核医学科。1980年5月成立了全国核医学会,1981年创办了“中华核医学杂志”,核医学逐步得到了一些专业学科的重视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