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城市布局研究.ppt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城市布局 李兆华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 430062 E-mail: zli@hubu.edu.cn 自我介绍 李兆华,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1980-1990),湖北大学(1990-1996),英国爱丁堡大学(1996-1997),德国波恩大学(1999-2003),日本宇都宫大学(2004)学习和工作,获波恩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湖北省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生态学与区域规划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湖北省城市体系规划 ??2003年《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提出了三个城镇密集地区发展构想。即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大都市圈”、以襄樊为中心的“襄樊都市区”和以宜昌为中心的“宜昌都市区”。构建一主二副“品”字形分布格局,提升和强化中心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激活其拉动效应,促进整个区域发展。 武汉城市圈将江汉平原城市化有很大的生态风险 古代长江上游洪水出三峡后,以分流形式流经现在的江汉平原,形成云梦泽。从晋代到明代万历年间,北岸土地不断被围垦开发,分散的圩垸逐步连接成沿江大堤。明代以后又不断加高培厚,形成了目前的荆江大堤。 目前荆江河段遇特大洪水尚无切实可靠的对策来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这是江汉平原防洪中最大的隐患。荆江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宜都来量为60000~68000m3/s的洪水,加上分蓄洪工程的理想运用和加固南岸薄弱堤段,也只能勉强防御宜都流量80000m3/s,但就在百余年前的1860、1870年两次发生特大洪水,宜昌站洪峰流量分别达92500及105000m3/s,汇入宜--枝区间的洪水到达宜都后洪峰流量均约为110000m3/s,即使运用荆江分洪区及其他临时分洪措施后,还有约30000m3/s的超额洪水无法安全下泄,可能造成在北岸荆江大堤溃决。 北岸堤内江汉平原地面高程约30m,低于最高洪水位15m以上,决口后巨大洪流以十余米的水头汹涌直下,将横扫江汉平原,并严重威胁武汉市的安全。 三峡工程虽然“使长江中游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但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只有210亿立方米,而川江一次洪水下泄量都在几百亿至一千几百亿立方米,汛期会有很多次洪水发生,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三峡工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江汉平原的洪水威胁。 江汉平原城市化将很难得到国家政策扶持 汉平原素称鱼米之乡,是我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商品粮棉和淡水养殖基地之一。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由于湖北在过去20年中乡镇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江汉平原基本上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是国家“绿色农业”的根据地,任何有眼光的决策者都不会让江汉平原重踏太湖流域的复撤。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出口农产品遭遇到越来越甚的“绿色”壁垒;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出现了政策性萎缩。江汉平原完全能够生产更多的“绿色”农产品,为我国突破国外“绿色”壁垒、确保国内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对国家而言,留一个山清水秀的江汉平原作为“粮袋子”比造一个“中等发达”而时刻处于洪水威胁的城市区要划算得多。 汉江中上游不能建“城市圈”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呈西北-东南流向,从陕西省河县进入本省郧西县,流经全省13个县市,在武汉汇入长江。本省境内河流长878公里,年均最大流量29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7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726立方米/秒(中下游多年平益均流量2420-3230立方米/秒),年平均输沙量1.27×108吨。 如果在汉江上游建立城市圈,从环境上来看,势必对下游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在“南水北调“工程年调水95亿和145亿立方米的情况下,汉江襄樊段流量将分别减少23%和35%,河流和地下水位下降。由于水环境容量减少20%,襄樊段水质从2级下降到3级。在汉江中上游建立城市圈(带),汉江的环境负荷将不可逆转地增加。如果汉江水质“淮河化”,湖北经济核心地带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将受到重创。由于汉江下游为湖北内河,汉江污染将成为湖北省无力承受之重。另外,湖北没有财力、也没有必要建与武汉相竞争的另一个城市圈。 湖北省城市战略调整:脱中入东 新战略:武汉东阔 东扩战略在经济上可以使湖北省“脱中入东”,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左右逢缘。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事实上打破了武汉作为“华中王”引领中部经济的格局。郑州和长沙已经分别“脱中入北”和“脱中入南”,重庆已经中央直辖,现在唯一有可能纳入武汉经济腹地的只有湖北以及没有强势省会的江西和安徽。武汉东扩可以和安徽、江西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整体,将本区域建设成为一个不同于现有经济增长极(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东北三省)的生态经济板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异军突起。 东扩战略在环境上可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