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纳米技术表面改性气道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气道狭窄临床探究 [摘要] 目的 探?基于纳米技术表面改性气道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气道狭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内科或其他科室收治的气道狭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金属支架置入术,对照组予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试验组予以基于纳米技术表面改性气道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气道狭窄段腔径、气促指数、肺功能检测、再狭窄发生率、呼吸困难指数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气道狭窄段腔径、FVC 以及FEV1水平升高,气促指数降低(P [Key words] Nano-technology surface modification; Airway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 Airway stenosis
气道狭窄是由于气道内肿瘤、内膜结核生长,气管软化,巨大甲状腺瘤以及食道肿瘤压迫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通气受损等症状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1],出现气道狭窄后患者常出现气促、缺氧状态[2],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生命。以往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或气管切开,不适宜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近年来,金属支架逐渐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3],气道支架技术也为治疗气道狭窄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内支架治疗能够迅速解除气道狭窄,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纳米科技是一项崭新的研究领域,而纳米技术表面改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5],基于纳米技术表面改性气道自扩张金属支架则是近年来我院研究的重点项目,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无细胞毒性、炎症反应以及免疫排斥,植入后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和完整性,更适合微应力环境等优势[6],并有望成为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本研究主要基于纳米技术表面改性气道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或其他科室治疗的42例气道狭窄患者,男17例,女25例,年龄21~85岁,平均(69.73±7.42)岁,病程4周~3年,平均(1.63±0.32)年,其中导致气管狭窄的原发病:支气管肺癌23例,多发性骨髓瘤会厌下环状软骨大部分浸润破坏2例,甲状腺癌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4例,原发性纵隔恶性肿瘤2例,食道中下段癌伴有气管淋巴结转移4例,气管切开肉芽增生2例,气管切开瘢痕挛缩2例;狭窄部位:气管22例,右主支气管5例,右中间支气管3例,左支气管6例,气管与右主支气管同时出现4例,气管与左主支气管同时出现2例。25例患者以气促为主要症状,7例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患者男9例,女12例,年龄24~85岁,平均(70.39±7.22)岁;对照组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21~84岁,平均(68.49±7.30)岁。两组平均年龄、病程、原发病及气管狭窄部位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7]
所有入选患者均行X线及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气道狭窄;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自身病变或外压诱发管腔狭窄≥原管腔的1/2;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或不愿意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气促指数2级或以上;行外科手术后气道再狭窄者;应用微波、高频电灼烧以及冷冻等其他腔内介入治疗方法后疗效难以维持者
1.3 排除标准[8]
年龄低于18岁,病变支气管远程的气管存在广泛狭窄或软化,狭窄距声门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评价标准[9] 疗效评定分为完全有效、部分有效、轻度有效以及无效,其中完全有效为患者主观症状消失,气管狭窄再通,腔内病灶完全清除,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部分有效为狭窄管腔重新开放≥50%,功能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轻度有效为狭窄改善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气道狭窄段腔径、FVC以及FEV1水平升高,气促指数降低(P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气道狭窄4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气道狭窄段腔径、气促指数、肺功能检测、再狭窄发生率、呼吸困难指数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研究,证实了基于纳米技术表面改性气道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解除气道狭窄,改善呼吸困难,安全性高,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海桂,许飞,温桂兰,等. 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支架治疗气道狭窄一例[J]. 实用临床医学,2008,9(12):8.
[2] 卢燕云,方琼,马志明,等. 围术期护理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