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要做个好妈妈之——如何接纳自己和孩子的负面感受》
因为育儿先要育己,养育好咱自己,才有心力养育好咱孩子拿我来说吧,刚开始成立浩途,学习育儿方法的时候,我就是想搞定孩子,尤其是他进入执拗期的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忽然他就不听话了,我需要育儿的方法。所以需要知道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可是当我习得这套方法的时候,我发现只有在我心平气和的时候,我才可能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而我如果心情不好,情绪恶劣的时候,什么方法都没用。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做个小练习。请大家进入这么一个场景。你是一个职场妈妈,你忙了一整天工作,本来今天说好是老公接孩子,临到下班的时候,老公打来电话,说晚上有应酬,需要你去接孩子,你满心不悦,无奈中匆匆忙忙跑到幼儿园接4岁的孩子。到了幼儿园,老师拉着你说孩子今天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你的孩子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具有攻击性,别的小朋友刚一动他的东西,他马上就举手打人。希望家长配合教育一下。回家路上,你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儿,孩子说:小宝来抢我的好吃吃,还打我,你心中想着老师的话,孩子不懂分享,于是你教育孩子说:妈妈给你带的好吃吃,就是让你和小朋友分享的,你干嘛不分享给他?孩子没吭声,但是至此以后,和孩子说什么孩子都哼哼唧唧的,别扭。你的心中也逐渐积累了一些怒气。回家正做饭,孩子在客厅大叫:妈妈来,妈妈来。火上烧着油,正要炒菜,你大声喊道:“一会儿,妈妈先炒完菜。”孩子不干,大哭。这时候你怎么办?在此时此刻,你有没有能力区分哪些是你自己的感受,哪些是孩子的感受,并去面对孩子自己的负面感受呢?
记得坐飞机,每次乘务员讲解戴氧气罩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话:先照顾好自己,再去照顾孩子。对吧。这个道理一直是这样。尤其在面对负面感受的时候,如果你不能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你恐怕无法真的平心静气地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通常在我们压抑自己的感受,直接去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会陷入到误区中去。
来看看我们通常会怎么做:好了好了,别哭了,妈妈马上炒好菜就来了。-〉这是应付。满心希望孩子别哭了别闹了。啪一关火,怒气冲冲走出来,喊到:“什么事儿,说!”-〉这是处理。希望快点解决问题。尽量压着自己的不爽,说:你就不能好好和妈妈说?!好好说妈妈也许就答应了。-〉这是修正。希望孩子有正确的行为。得,你先看会儿电视吧,一会儿妈妈就来了。-〉这是转移。你希望一开电视万事大吉。啪一关火,怒气冲冲走出来,吼道:“你烦不烦人呐,不许哭了!”-〉这是压制。啪一关火,咣当推开厨房门,怒道:“哭什么哭,妈妈容易吗?上班累死累活,回来紧着给你做好吃的,你有什么好哭的!”-〉这是发泄。这些常用的方式,脱口而出的语言,大家很熟悉吧。这些是防御和逃离负面感受常用的方法,没有人愿意在负面感受中待着。而殊不知,越想逃离负面感受,越不容易真正从负面感受中走出来。在上述情景下,如果妈妈不能够很好地安抚自己,基本上不太可能很好地安抚孩子。可以想象的到的情形是:孩子哭,妈妈吼,在情绪充分爆发之后才能逐渐重新回归平静。当然这样地抒发情绪也不是说不可以,只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情绪带给孩子的危害。毕竟孩子还小,心智尚不成熟,当成人从大吼大叫再归于风平浪静的时候,孩子经验到的恐怕是困惑和愤怒,他可能不相信眼前的妈妈还是那个满怀慈爱的妈妈吗?他不了解妈妈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对待自己。我相信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独立是吧。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情商是吧。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有负面感受的时候,请无论如何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否则,可能孩子心中已经留下的伤痕而要做到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恐怕你首先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感受。浩途反复提倡的是:育儿先育己。如果你不能让接纳自己的负面感受,你很难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成熟地面对情绪第一步就是接纳,承认此刻有情绪的存在。好,现在我们来谈谈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先谈第一点:首先要记得:你的感受属于你,孩子的感受属于孩子,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不用迁怒他人。在今天用的案例中,在火上烧油,孩子还在门外哭喊着要你过来,你心情很烦躁的时候,你可以做的第一点是:对自己说:“我的感受属于我自己。和孩子无关。”做到这一点很了不起。通常做到这一点后,烦躁之情会减低不少。
情绪是来来去去的,他来的时候是我们召唤来的,比如痛苦是我们召唤来的,来了之后为什么不走了,因为被我们的故事勾住了,走不了。
这是我们常人经常掉入的陷阱。我们的思想很爱编故事。
现在邀请你感受一下今天举的场景,体会这个场景,假设你是主人翁,看你会编些什么故事。
比如:在这种情景下,你可能会想,孩子爸从来不承担家务,双职工,谁比谁少干了活呀,怎么就他说甩手就甩手呢?
他今天真的是和客户有应酬吗?上次春游看见他和他的那个女同事说说笑笑的……
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在脑海里翻滚,你心中有了无限的委屈……我的命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