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龋病-医学知识
【疾病名】龋
【英文名】dental caries
【缩写】
【别名】龋齿;龋病;龋牙
【ICD 号】K02
【概述】
龋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最普遍的口腔病。龋及其继发病给人们的口腔甚至
全身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是一种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使牙硬组织发生
破坏的病变。
由于龋的发病过程缓慢,自疾病开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患病者不会感受
到它的存在和危害,也就是说不产生任何主观症状,人们往往忽视对它的早期
治疗,乃至产生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时,疾病已经发展得相当严重了。
龋是口腔科医师在诊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疾病。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
高,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危害人类 3 大疾病之一;它的危害不分年龄、性
别、人种和民族、地区、职业,各个国家的居民均受到龋的侵袭。
龋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下面将专门介
绍。
人体所患多种疾病,往往得病 1 次后,可以获得抗病能力,以后就会少发
或不发。龋却不是这样,对1个个体来说,1颗牙患龋,治好了,以后其他牙
又可患龋。就是同一颗牙,经过治疗后,隔一段时间,又可再患龋。
因此,龋对人类虽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对它的治疗和预防不容忽视。
1.龋危害人类健康的历史 人类自古就有患龋的记载。在我国,3000多年
以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公元前1324~1269年)记有 “贞王疾齿,告于丁”。虽然
现在无法肯定患者所患就是龋,但也不能否定不是龋。
《黄帝内经》是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 年)的一些医生托古编写
一部医学著作。时至今日,该书仍为祖 国医学的经典。在这部书中载有 “齿龋
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 已”,就是用针刺 方法来治疗龋引起的疼
痛。
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医学著作 《灵枢经》中,说明龋发生 原因 “凡人饮
食不能洁齿,腐臭之气腌渍日久,齿龈有孔,虫蚀其间,蚀一齿尽,又度其
余…… ”。后来,汉朝名医张仲景写 《景岳全书》中也有同样记载。这些论
述今天看来有不尽科学的地方,但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已经患有
龋。
汉朝有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公元前135~前63年) 著名历史著作 《史
记》 仓公列传 (仓公就是淳于意,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中,有一则关于龋
的病案记载: “齐 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太阳脉,即为苦参汤,日漱三升,
出入五、六日病已”。这是一篇很精彩的龋病病案记载,记录了用针刺和苦参
汤含漱治愈了龋齿疼痛。
在龋的治疗方法上,除了上面介绍 用针刺止痛外,唐朝 药典 《唐本草
余》记载了用银膏修复龋齿 方法。宋朝唐慎微撰写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
用本草》卷 4 玉石部的中品 (即中等药物)中就转记了 《唐本草余》关于银膏
的性能、成分和用途 : “银膏味辛,大寒,主热风心虚惊痫,……安神定志,
镇心明目,利水道,治人心风健忘,其法以白银和锡箔及水银合成之,亦甚补
牙齿缺落 ”。这种银膏与我们今天临床应用于修复龋损害牙 银汞合金非常近
似 ,实际上也就是银汞合金,只不过不含铜和锌而 已。这样看来,我国应用银
膏填补牙比欧洲应用银汞合金要早 1000多年。
在龋的预防上,我国很早就重视口腔卫生。《礼记》载有 “鸡初鸣,咸盥
漱 ”,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每天大清早就要漱 口。牙刷也是我国很早就发明了
的,唐朝人用柳枝将其一端压破,用来清刷牙齿。到了宋朝 已有出售牙刷 商
店 。元朝郭钰诗 : “南州牙刷寄来 日,去垢涤烦一金值 ”。同时代 《金丹全
书》中记载有 “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尽去”。这说明晚
间刷牙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 《饮膳正要》一书中载有 “食讫,温水漱 口,令
人无齿疾、口臭 ”,“凡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
1956年周宗歧报告,在我国东北赤峰县大营子村发掘 辽代墓葬 中,发现
两把牙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