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五.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 5±2组块 B. 7±2字节 C. 7±2组块 D. 7±2词
14.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1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
A. 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1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18.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 ( )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消退
18、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
A. 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
20、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
21、有人在记忆π值时,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是使用了( )
A形象联想法 B歌谣归纳法 C谐音联想法 D简语归纳法
22.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记忆属于( )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感觉记忆 D机械记忆
23.、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 )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
A.加工深度 B.觉醒状态 C.记忆内容 D.个体的知识经验
24.、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
A.幻觉 B.感觉记忆 C.静止运动 D.错觉
25.、“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6、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7、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的记忆为(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28、有人记忆有关马克思出生和去世的时间(1818——1883),联想为“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这是使用了( )。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
29、以下哪个不属于元认知的三个成分(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策略
30、以下哪种情况运用了元认知( )。
A、自学时在一书里的要点下划线 B、阅读某张税收表格的说明
C、到超市购物 D、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
31、“预感到自己在将参加的活动中会成功”属于(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策略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体验
32、“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属于(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监控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策略
33、考前复习中不断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做法属于(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策略
34、以下描述不适合在写作过程的“自我提问单”中呈现的是( )。
A、作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B、作文的字数要求是多少?
C、这一段符合预定思路吗?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D、我想表达什么情感?
35、以启发小学生写作文为例,下列哪个提问属于过程启发式( )。 A.描写人物的作文开头通常描述人物的什么特征? B.这个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C.你觉得这个描写对象有什么性格特征? D.如何才能让作文流露真情实感呢?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能较好的照顾全班同学的活动,谁在认真听讲,谁开小差,谁传小纸条,谁偷看课外书,他们都一清二楚。这些教师合理的利用了(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