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第2讲 知觉.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2. Warren等的音素恢复实验 让不同的被试分别听一个句子,句子如下: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结果发现,被试倾向于将*eel分别听为wheel、heel、peel和meel。 实验结果表明,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依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上下文不同,所恢复的音素也不同。 这种音素恢复现象是已贮存的知识作用的结果,依赖于现实刺激的信息和已贮存的信息的相互作用。 Ames房间 错觉:不同高矮的孪生姐妹 (二)直接知觉观(以Gibson 为代表) 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认为自然界的刺激信息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线条透视线索 消失点 空气透视带来的深度感 浓淡远近法 纹理梯度线索 纹理变化带来的深度感 遮挡线索 遮挡 近处目标挡住远处目标 阴影线索 熟知大小线索 模糊线索 对两种知觉观的评论 建构知觉观—— 强调人主观能动性 人的知觉常常是错误的吗? 大多数实验和演示都用了人工或非自然刺激 直接知觉观—— 强调环境信息 真的不需要假设内部表征来理解知觉吗? “看见”与“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三、知觉信息加工过程 1.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 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官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现在一般认为,知觉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但是,在不同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有不同的侧重: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加工,随着条件的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逐渐增多。 Tulving, Mandler和Bauumal(1964)的字词识别实验,证明了字词识别既依赖自下而上加工,也依赖自上而下加工。 P26 无关因素:被试的关注点 进一步论证:视觉识别作业 视觉识别作业 视觉识别作业 视觉识别作业 视觉识别作业 视觉识别作业 00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知觉与模式识别 联系 对一个熟悉模式的知觉,就是模式识别 区别 知觉:觉察、分辨、确认; 模式识别:分析、比较、决策 研究范围不同(知觉广,模式识别窄) 模式识别:当人们把输入刺激的信息,与大脑中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认和确定该刺激信息意义的过程。 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 模式与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的种类: 统合失认(apperceptive agnosia):可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身。有些病人无法辨认部分轮廓缺失的图形,或者无法辨认从较罕见的角度展示的图形。 联想失认(associative agnosia):可缓慢地认出事物,但是集中注意于细枝末节。 面貌失认(prosopagnosia)指不能再认人脸(无论是亲戚的、名人的,还是自己的镜像或照片)。 面貌失认(prosopagnosia) 三、模式识别理论 1.核心思想 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模式的识别需要刺激与模板相匹配,而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 模板匹配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 应用: 模板匹配理论 评价: 简单直观 不经济 不灵活 原型理论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