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三、二级自然区划 在每一个一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六个等级,并结合各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自然病害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二级区。 潮湿系数K为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划分,一是以水热、地理、地貌为依据,或是以地表的地貌、水文和土质依据,有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划定。 《路基路面工程》精品课程 * 四、各个自然区划内路基路面设计的注意事项 北部多年冻土区:冻土、冻土退化(全球气温升高) 东部温润集结区:冻胀翻浆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黄土 东南湿热区:排水、湿软地基 西南潮暖区:不良地质(喀斯 特、滑坡) 西北干旱区:缺水、雪害 青藏高寒区:高寒、冻土、 《路基路面工程》精品课程 *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 * 第五节 路基干湿类型 一、湿度对路基的影响 路基的湿度状况变化是影响路基路面结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尽量使路基平衡湿度(路基上部中心附近趋向稳定平衡的湿度)趋于较干燥或稳定的状态,使路基保持稳定。 路基湿度除受水的来源影响之外,大气温度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二、湿度的来源和变迁 (一)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边坡和边沟渗入路基; (二)地面水——边沟的流水、地表泾流水因排水不良,形成积水、渗入路基; (三)地下水——路基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浸入路基; (四)毛细水——路基下的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到路基; (五)水蒸汽凝结水——在土的空隙中流动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 (六)薄膜移动水——在土的结构中水以薄膜的形成从含水量较高处向较低处流动,或由温度较高处向冻结中心周围流动。 * 渗入路面 渗入路肩 由路肩 由边沟 由较高处渗入 地下水位 由下层土 水汽移动 由地下水 地下水位变动 (七)水的负温迁移——在负温和毛细作用下由下向上的迁移 * 1.分类 2.指标 三、路基干湿类型 2)、路基的相对含水量: ——土的算术平均含水量%;wy——土的液限含水量 1)、土的平均稠度为 ——土的平均含水量%;wL——土的液限含水量%;wp——土的塑限含水量% 3)、地下水位高度 路槽底面离开地下水位或附近地表长期积水位的高度。 路基的干湿类型是以不利季节路槽表面以下80厘米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Wc来划分,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类。 * 按照经验,给出wc1wc2wc3,,分别对应做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的分界标准,叫做分界稠度。并通过针对各种土类的试验,确定类似下图的关系确定相应的分界相对含水量w1、w2、w3,和临界高度h1、h2、h3 3.标准 地下水位高度 地下水位与土的平均稠度 地下水位与土的相对含水量 路基 路面 * 4. 应用 1)既有路基或挖方路基可以采用稠度和相对含水量与相应土质的分界稠度和分界含水量进行干湿状况评价 2)新建路基采用地下水位高度与拟采用的填土的临界高低进行干湿状况评价 3)通常应该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况,并因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施工养护(换填、排水蔬干等)措施或设计方案(抬高路线设计标高) * 1.临界高度 四、路基临界高度与最小填土高度 课本:指在不利季节当路基处于某种干湿状态时,路槽底面距地下水位或地面长期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及地表积水的影响,在设计路基时,要求路基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路槽底距地下水或地表积水的距离,要大于或等于干燥,中湿状态所对应的临界高度。 或:指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即: H1相对应于w1,为干燥和中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H2相对应于w2,为中湿与潮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H3相对应于w3,为潮湿和过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在设计新建道路时,如能确定路基临界高度值,则可以以此作为判别标准,与路基设计高度作比较,由此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 * 2.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路基填土高度指:路肩边缘距原地面的高度。 干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规定为:砂性土0.3~0.5m;粘性土0.4~0.7m;粉性土0.5~0.8m。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应满足(路床部分)处于干燥、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要求;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以符合路面设计的要求。 * 第六节 路基力学特性 (一)行车荷载和自重是作用在路基的两种主要外力,对于路基都按照竖直荷载考虑? (二)行车荷载产生附加应力,对于路基的扰动影响随深度降低;自重应力随深度变大 (三)附加应力作用是瞬时的,自重应力作用是永久的 (四)行车荷载或车轮荷载可变,对于某一深度的路基土体影响较大,我们将这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