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的分布及选择_语法中的显著性及局部性.pdf

论元的分布及选择_语法中的显著性及局部性.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语文 20 10 年第 1期(总第 334期) *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 ) ) ) 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胡 建 华 汉语句法成分表现出无选择性。最近的一些研究 为这种无选择性来 自轻动词 (如 L in, 200 1), 而本文 为这种无选择性与汉语是无格语言有关。汉语没有定式与不定式之分, 也没有时态投射, 自然也就没有格, 因为格与时态投射关联。由于汉语没有格, 题元的指派就 不是一个纯句法操作。本文 为汉语句法成分的选择取决于本文提出的题元允准和题元连 接解读条件。在本文的分析中, 题元允准是一种局部运算, 而题元连接解读涉及局部性与显 著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在 Hu ( 2002) 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指出, 局部性与显著性之间的 交互作用是决定汉语语序以及论元选择和解读的关键。 格 题元 论元 词序 局部性 显著性 1. 我们注意到以下英汉语句子的b、c变式在合法性上有差异(胡建华, 2006, 2007) 。 ( 1) a. 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 ( 2) a. th is prob lem I cann ot solve. b. 我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b. * I th is prob lem cann ot solve. c.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c. * th is prob lem cann ot solve. 我们 为, 以上英汉语例句的b、c变式在合法性上的差异与这两个语言中动词的形态以及名 词的格特征有关 汉语的动词和名词一样, 都没有形态标记, 这使得汉语的动词和名词只能以 ¹ / 毛坯0形式( 即光杆形式或根形式)直接进入句法进行运算 , 光杆动词和名词进入句法后再 º 用相应的算子来允准(胡建华、石定栩, 2005), 而英语动词则需要像名词一样 , 必须在/ 羽翼 丰满0后, 即先经过形态化的允准后, 才可以进入句法进行运算。汉语的名词与英语的不同, 没有/ 数0特征标记; 汉语动词也与英语的不同, 没有T ( 时态)标记。以往主流的汉语生成语 法研究 为, 汉语有隐性的( covert)定式与不定式 ( fin ite vs. n on fin ite) 之分( H u ang, 1982、 19 84、1987、1989; Tang, 1990), 因此也有隐性的时态。汉语句子与英语一样, 不定式取 [ - 时 * 本研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 论元结构与现代汉语形式句法研究0的资助。部分内容曾于 / 东亚语言比较国际研讨会0 ( 2006, 上海师大)和/ 第十五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0 ( 2008, 延边大学 )上 宣读过。完整内容曾于 2009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中文、 翻译及语言学系等机构以及/ 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0和/ 第二届两岸三地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小型研讨 会0 ( 2009, 台湾, 清华大学)上报告过。作者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得到许多启发。尤其感谢5中国语文6 审稿人 和李行德教授给拙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李行德教授所提出的许多问题, 值得作者进一步思考。当然, 拙文所 有问题概由作者负责。 20 10年第 1期 # 3# 态]值, 定式取[ + 时态]值( Li, 1985)。然而, 我们论证过汉语既没有隐性的定式与不定式之 分, 也没有隐性的时态( H u, P an Xu, 2001)。虽然有的学者坚持 为汉语有隐性的时态 (如 Sybesm a 2007), 但也有一些学者 可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