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十二讲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 阙,因以为宫门的代称。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第二,探索词语的来源。 如“父”和“爸”,“母”和“妈”,本是一个词,经声转而变成了两个词。 “大波曰澜,小波曰沦”,“澜”,“沦”由声转而分化出来。 第三,保存古音资料。 (六)声训的缺点 声训的缺点: 第一,主观推测,没有佐证。 第二,曲解“音近义通”,扩大声训范围。 第三,音义关系不明。 二、形训:以形说义的方法 (一)什么叫形训 以形说义的方法: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解说字义的训诂方式。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说文解字》常用形训方法解字释义。 最好是探索汉字的源头甲骨文。 小心翼翼 羽翼丰满 分析字形-豆 本义:器皿 返回本章目录 分析字形-望 本义:往远处看 分析字形-行1 本义:道路 (二)形训的理论根据 汉字是由象形字发展成的表意文字,以形符表义。 象形是以形见义 指事是察而见义 会意是象形字的组合 形声是形符指出字义的归属,声符往往又是字义的承担者。 字形与字义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有可能寻求到字的意义。这就是形训的理论依据。 (三) 形训的作用 第一,用于寻求字的本义。这是诠释古籍,研究词义系统和辨明古籍文字通假不可缺少的一环。 塞向瑾户 向:北边的窗户 属:连也,从尾蜀声 第二,寻求词义系统。通过字形分析,理解引申义,掌握词义系统。 兵-武器-士兵-军队-战争 第三,通过字形结构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又可进一步识别借假字。 汝;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第四,帮助对中小学生的识字教育。 (四)形训的局限性 第一,依字形进行推敲,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二,字的形体经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次大的变化,由笔意改为笔势,再变成单纯的线条符号,图像感已微乎其微,形义关系已逐渐隔断。 第三,由于字形讹变,在形训中出现了“望形生训”的弊病。 三、义训:直陈语义的方法 (一)什么是义训 义训就是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字音和字形的训诂方式。 《周易大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左传》:“龙,水物也。” 义训的解释方式,古书中常用“某,某也”、“某谓之某”或“某曰某”。 义训总是以通语、常言去解释不易知的文语、古语或方俗语。对于名物,经常说明其属类、形状、颜色和功用。 “肇,始也。” “干,求也。” “克,能也。” “璧,瑞玉圜也。” “璜,半璧也。” “薰,香草也。” “菜, 草之可食者。” “涧,山夹水也。” (二)义训的类型 1、同义相训 1)单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同义词。 《尔雅·释言》:“增,益也。” 2)多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多个同义词。 《广雅·释诂》:“龄、齿、稔rěn 、稘 jī(禾秆 ) ,年也。” 《尔雅》:“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3)互训 两个同义词互相训释。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4)递训 几个同义词辗转相训。 《尔雅· 释言》:“煽,炽也;炽chì ,盛也。” 《说文·口部》:“咙,喉也。”“喉,咽也。”“咽,嗌yì也。” 5)今释古 《说文·舟部》:“舟,船也。”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 6)通释方 《方言》:“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7)常释罕 《尔雅·释言》:“殷、齐,中也。” 《尔雅·释言》:“韪wěi,是也。” 8)狭释广 即以外延小的词语解释外延大的词语。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赵岐注:“欲,利欲也。” 《国语·吴语》:“执玉之君皆入朝。”韦昭注:“玉谓珪璧也。” 9)广释狭 即以外延大的词语解释外延小的词语。 《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兴也。洛,宗周溉浸水也。泱泱,深广貌。笺云:瞻,视也。” 10)以共名释别名 即指出被释词所属的种类。 《说文·木部》:“李,果也。” 11)类相释 即释词与被釋词之间只是同类,不是同义。 《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薮sǒu 。”传:“薮,泽也。”疏:“《地官·泽虞》注云:‘泽,水所钟也。水稀曰薮。’然则泽薮非一,此云薮泽者,以薮泽俱是旷野之地,但有水无水异其名尔。此亦以类相释也。” 12)同字训 《孟子》:“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2、反义相训 反义相训,即以反义词互相解释。 ?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