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1.pptVIP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 干扰素α-2b分离工艺过程 菌体裂解 预处理 初级分离 (1)菌体裂解 裂解缓冲液:纯化水配制,2℃~10℃(pH7.5) 使用保护剂:EDTA,PMSF。 破碎-20℃菌体:2厘米以下的碎块 搅拌:加裂解缓冲液,2℃~10℃,2hr 冻融: 细胞完全破裂,释放干扰素。 (2)预处理-沉淀 加絮凝剂聚乙烯亚胺: 2℃~10℃,搅拌45min,对菌体碎片进行絮凝。 加凝聚剂醋酸钙溶液: 2℃~10℃,搅拌15min,对菌体碎片、DNA等进行沉淀。 (3)离心 连续流离心机:2℃~10℃,16000 r/min 收集上清液:含有重组干扰素蛋白质 杂质沉淀:121℃、30min 蒸汽灭菌,焚烧处理。 (4)初级分离 盐析: 4M硫酸铵,2℃~10℃,搅匀,静置过夜。 离心:连续流离心机,16000 r/min 保存:收集沉淀,粗干扰素,4℃保存。 4.2、干扰素纯化工艺过程 溶解粗干扰素 沉淀与疏水层析 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凝胶过滤层析 无菌过滤分装 (1) 溶解粗干扰素 配制纯化缓冲液: 超纯水,pH7.5磷酸缓冲液,0.45 μm滤器和10 ku超滤系统,百级层流下收集。冷却至2℃~10℃。 检查: 缓冲液的pH值和电导值。 溶解: 2℃~10℃,匀浆,完全溶解。 (2) 沉淀与疏水层析 等电点沉淀(1):磷酸调节至pH5.0,沉淀杂蛋白,离心收集上清液。 疏水层析:干扰素吸附在疏水层析柱中 除非疏水性蛋白 洗脱与收集:0.01M磷酸缓冲液(pH8.0)。 等电点沉淀(2):磷酸调节pH4.5,调节电导值40 ms/cm,2℃~10℃,静置过夜 超滤:1000 ku超滤膜过滤,除去大蛋白。 透析除盐:调整溶液pH 8.0,电导值,10 ku超滤膜,0.005 M缓冲液。 (3)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0.01M磷酸缓冲液(pH8.0)平衡树脂。 盐浓度线性梯度5~50 ms/cm进行洗脱, 配合SDS收集干扰素峰。 浓缩:调整溶液和电导,10 ku超滤膜,0.05M醋酸缓冲液(pH5.0)中透析。 (4)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用0.1M醋酸缓冲液(pH 5.0)平衡树脂。 上样,相同缓冲液冲洗。 盐浓度线性梯度5~50 ms/cm进行洗脱 配合SDS收集干扰素峰。 浓缩:10 ku超滤膜进行。 (5)凝胶过滤层析 洗涤液:0.15 M NaCl的0.01M磷酸缓冲液(pH7.0)清洗系统和树脂 上样,相同缓冲液进行洗脱。 合并干扰素部分 (6)无菌过滤分装 0.22 μm滤膜过滤干扰素溶液 分装 -20℃以下的冰箱中保存。 (7)检测项目 干扰素鉴别试验 干扰素效价测定 蛋白质含量,纯度测定,分子量 宿主残余蛋白、残余DNA 干扰素结构鉴定:紫外光谱,肽谱,N端序列 其他:热原,内毒素,残留抗生素 第十五章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 2010.4.12 主要内容 干扰素概述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1 .干扰素概述 干扰素的种类 干扰素的理化性质 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路线 1.1 干扰素的种类 概念: (interferon,IFN) 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它是机体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英文名称为Interferon,简称IFN。 发现:干扰素是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ccs等发现的。他们把灭活的流感病毒作用于小鸡细胞,结果发现这些细胞产生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流感病毒,并且能干扰其它病毒的繁殖,因此,他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干扰素”。以后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机体对入侵的异种核酸(包括病毒)都产生干扰素以进行防御。当机体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病毒复制,它是机体抗病毒感染的防御系统。? 天然干扰素分类 1. 根据来源、基因序列和氨基酸组成分类 I 型干扰素: IFNα、IFNβ、IFN τ、IFN ω 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 功能 :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 免疫调节(较弱) 其中IFN-α为多基因产物,有23种以上的亚型。 II 型干扰素:干扰素γ(IFN?) 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功能:免疫调节 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 增强Tc细胞和NK细胞的杀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