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子发生器的纳秒脉冲聚束系统
第 37 卷 第 6 期 核 技 术 Vol.37, No.6
2014 年 6 月 NUCLEAR TECHNIQUES June 2014
中子发生器的纳秒脉冲聚束系统
周长庚 娄本超 邱 瑞 柯建林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
摘要 为了用飞行时间法精确测量中子能谱,从俄罗斯 Efremov 电物理所引进了一台纳秒脉冲中子发生器。
该中子发生器采用聚束系统产生纳秒脉冲束流,其中的纳秒脉冲信号源、高频聚束电源、负反馈调节系统等
关键设备都是自主研制的。采用双扫描技术解决了聚束电源电压过高的问题,采用负反馈技术使纳秒脉冲聚
束系统长期稳定工作。为了测量纳秒脉冲束流,研制了快脉冲同轴靶测量装置,测得中子发生器的离子束流
脉冲半高全宽为 1.5 ns,脉冲重复频率为 1 kHz−4 MHz ,束斑直径为 10 mm。由于采用了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ECR),所以该中子发生器具有发射度小、能散小、无灯丝、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的优点,是中子物理研究的良好实验平台。
关键词 聚束,离子束流,纳秒脉冲,中子发生器
中图分类号 TL51 DOI: 10.11889/j.0253-3219.2014.hjs.37.060205
纳秒脉冲聚束系统对于研究核聚变过程的中子 统等关键设备都是自主研制的。
能谱是十分重要的。中子飞行时间法[1−3]是测量中子 纳秒脉冲中子发生器离子束流脉冲半高全宽为
能谱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用此法测量的中子能 1.5 ns,脉冲重复频率为 1 kHz−4 MHz ,脉冲束平均
谱能量范围宽、精度高,主要关心几个参数:一是 流强 67 A ,束斑直径为 10 mm,每个脉冲的中子
3 [7]
谱仪的能量分辨率;二是中子能量范围内的中子计 产额约为 1×10 。首次采用 ECR 离子源 作为高压
数 ΔN 。ΔN 越大,信噪比越大,中子能谱的测量更 终端,与美国、日本等的同类中子发生器用离子源
精确。脉冲宽度尽可能窄也是重要的因素,纳秒脉 相比,优点是发射度小、能散小、无灯丝、连续工
冲聚束是唯一可以保证中子束脉冲半高宽小于 作时间长。这些措施使纳秒脉冲离子束波形更稳定,
1.5 ns 的方法。 连续工作时间更长。
[4] [5]
美国 、日本 等都研制了带有纳秒脉冲聚束
系统的中子发生器。这些纳秒脉冲中子发生器的脉 1 纳秒脉冲聚束系统工作原理
3 。中国
冲半高宽在 1.5−2 ns ,脉冲中子产额约为 10
纳秒脉冲聚束系统如图 1 所示,主要由扫描板、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立600 kV 中子发生器[6]纳秒脉
聚束筒、切割器、扫描电源、聚束电源、直流偏移
冲系统的脉冲半高宽约 1.5 ns,脉冲束平均流强
电源、纳秒脉冲信号源、测控系统等组成。其工作
2 ),脉冲重复频率
30 A (脉冲中子产额约为10 原理是:在高频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