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原理指导下
——也谈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 在内容和形式这对哲学范畴中,内容决定形式。用这一原理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避免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使教师不致为当前教学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而放弃对教学本真的追求。本文从明确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范围入手,通过分析教学实际中有悖于内容决定形式原理的主要表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哲学的层面提出了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内容 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能动的反作用”。其中“内容决定形式”是主要的,用这一原理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则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将避免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而不自知,以致对教学、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明确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范围
(一)内容:从哲学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某节课或者某个阶段的教材内容,而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主要方面(这样的教学内容也可称之为广义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其中又可细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和每一课的具体目标;
2.教材与课文;
3.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4.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基础和对具体某节课内容学习的准备情况;
5.学生当前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教学具体情境。
(二)形式:同样,从哲学的高度审视教学的形式(也可称之为广义的教学形式),应该包括:
1.教学理念;
2.教学策略和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教学实际中有悖于内容决定形式原理的主要表现
(一)教学理念盲目照搬,脱离实际,成为禁锢教师思维和创造的桎梏
随着课改的实施和逐步深入,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方兴未艾,这确实符合教育发展的大势,符合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校和教师不充分地研究分析本校、学生以及家长的实际,盲目照搬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地区学校的教学理念,强制推行,或者自行生硬实施,在教学实际中遇到极大的困难,付出大,收效微;而且在这种既定理念的束缚下,教师不敢独立思考,不敢创造,将先前一些传统的好的做法也悉数抛弃。如此,对学生的发展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一些教学理念的提出者,为了使他提出的理念“具体可感”,有“可操作性”,不致“空洞”,并“形成科学的体系”,往往会进一步提出实践理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把一些并非真正关联的东西归为此理念“旗下”,那就更加贻害无穷。
(二)教学策略和具体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不能照顾教材实际,也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心理年龄特点和当时的生理心理状态
在这个方面,存在着几种流行的倾向:
1.重现代,轻传统
主要表现为多媒体设备的滥用。滥放图片,滥放录像或动画,滥播音乐。而对传统的诵读、讲解等则避之唯恐不及。
爱热闹,避“清静”
特别表现在公开课上,似乎不热闹,不让学生多说甚至是多发出声音,就不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所以动辄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堂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到底有多少东西沉淀下来,有多少素质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不得而知。
喜繁杂,惧简约
没有深入细致地思考,只是简单地以为,一节课里用到的手段和方法越多种多样就越好,而简单了,就是有违新课标的精神。于是几十分钟下来,十八武艺,全都用上,听课者可能会欣赏到如文艺汇演般的精彩,而学生却可能迷失方向。
不顾课文实际,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或方法
这里有一个例子。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懂得“梦想是不可缺少的,梦想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课文情节比较复杂。某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初读后,即安排小组讨论情节发展脉络,讨论之后再选小组汇报。结果20分钟过去,学生还不甚了了,虽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却没有很好达到。其实这样的课文,最好是先让学生静静研读,画箭头图表示出情节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品读其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境界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如此,课堂虽然静了点,可是学生可能会真正地读懂,也真正地“内化”。
5.把“小组”做“大”做“强”
有些学校和老师为了使小组合作取得实效,也更便于操作,动了大量的脑筋,花费大量的心血,进行小组的“建设”:进行人员搭配与分工;指导订立组规;培训组长;规定讨论汇报的形式(甚至在组内讨论和向全班汇报时每个人要保持什么姿势,要用什么话开头,用什么话结束,等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实施一系列的评比和激励制度,如小组内部每天一小结,小组长每周一例会,定期评定优秀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等等。可谓是一项空前浩繁的系列工程。
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