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不良反应防治办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蜂针不良反应的防治办法 蜂针过敏,属特异性过敏反应。可用蜂针皮试,或蜂毒划痕过敏反应等方法以进一步明确判断蜂针反应的程度。如皮试的反应点超出直径为10cm者,为高敏体质类型。临床上只要严格作好蜂针皮试,使用蜂针疗法是比较安全的。 蜜蜂蜂毒为微黄色透明酸性液体,主要含蚁酸和蛋白质。胡蜂毒液呈碱性,主要含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等,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注意二者蜂毒反应治疗方法的不同。 对高敏体质类型的处理:可以用点刺,少刺及间隔时间刺,或减毒、脱敏等方法来治疗。观察患者反应强弱,如遇反应剧烈者,必须马上进行处理。急救处理一般步骤为:先排毒(拔刺),后解毒(中和毒液以补液,中西药应用),严重者迅速送医院。常用具体方法如下: 1.即时阻止蜂针液继续注入及中和蜂毒 被蜂针后,对于过敏反应较重的患者,首先必须停止蜂针液的继续注入,若为蜂针直刺者,迅速将蜂刺拔出。在拔蜂刺时,注意用尖细的镊子,从蜂刺处拔针,要避免挤压蜂针的毒囊,否则可使蜂毒液迅速输入机体。取出蜂刺后再进行局部治疗。 因蜜蜂针液多呈酸性,蜜蜂螫伤后用碱性肥皂水、3%~10%稀氨溶液、5%~10%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若为黄蜂螫伤则改用食醋)、童便等,局部洗敷以中和毒液。伤口周围可搽以南通蛇药,或用草药青苔、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捣碎外敷;或外敷止痒抗敏药,如苯海拉明药膏。 2.输液,以中和、稀释及促使蜂毒的排出 杜绝了蜂针液进入后,轻者可局部外治,再大量饮水,力争蜂毒尽快排出;重者可输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糖盐水、细胞色素C等,以使蜂毒稀释并排出体外。 3.防治疼痛的方法 给患者治疗的医生在治疗时应该做到轻、巧。根据病人的敏感程度施治,怕痛者,可用点刺、散刺的方法。在蜂针直刺时,尽量让蜂刺与皮肤呈垂直的角度进针,勿使平刺与斜刺,否则易导致疼痛加剧。 常用的减痛法有: (1)提前在蜂针治疗处用外用皮肤止痛制剂(如利多卡因等表皮麻醉剂)进行涂敷以止痛。 (2)多采用点刺、散刺、减毒刺等方法,减少疼痛。 (3)用局部冷冻或冰敷的方法止痛。有人用瓦松汁涂患处可止痛。 (4)针灸手法用循法、按法、捏法等以减轻疼痛。 (5)用中药、民间方涂敷患处可止痛。 4.减少红肿的方法 可用季德胜蛇药片外敷与内服;如前所述,对于蜜蜂毒可用碱性肥皂、童便、3%稀氨溶液、5%碳酸氢钠等物涂擦,因蜜蜂毒液呈酸性,用碱性物质可中和其毒液,使其不至于漫延。若是胡蜂叮咬的毒素,应用酸性液体,如食醋等以中和其毒素。同时可用中草药,如七叶一支花、蒲公英、萝藦藤、马齿苋、野菊花等药。红肿甚时可服抗过敏西药。 蜂针液的成分中有蚁酸,也含有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素。螫伤后,一般只表现为局部红肿和疼痛,伤口周围可有丹毒或荨麻疹样改变,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一般无全身症状。如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到一黑色小点,应拔除,否则可能引起化脓感染。 5.防治瘙痒、风疹的方法 一般可用蜂胶酊外搽,或涂驱风的药液,如百花油、清凉油等;或中草药,皮炎康霜、蜂蜜外涂等方法可以止痒。 若有风疹者,可服抗组胺的药物,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阿司咪唑等。中药可用荆芥、防风、浮萍、蝉衣、赤芍、生地、丹皮、地肤子、黄芩等药。瘙痒剧烈外用10%蜂胶酊或蜂胶霜剂,亦可搽擦克痒敏(主要成分:七叶一枝花、蛇总管、山乌龟、山苍子油、蛇床子、三桠苦、冬绿油、毛麝香、两面针、苦参、薄荷脑、梅片)。若继发感染,应给抗生素治疗。 6.防治发热的方法 首先要多喝温开水,或蜜糖水,以促使蜂毒反应物的尽快排出,并保证休息。其次可以对症治疗,适当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APC、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Ⅱ片等药。或服用柴葛解肌汤,注射柴胡注射液等。 7.防治晕针、休克的方法 首先必须进行试针,前期(反应期)要小量进行蜂针,可循序渐进。对过敏者要严格控制蜂量。 发现晕针先兆要及早处理:拔蜂针,扶持病人立即平卧,应将枕头取出,使头部稍低,放松全身衣领扣带,冬季注意保暖。给患者喝些热茶或糖水,消除紧张心理,片刻即可恢复。或服用抗组胺药氯苯那敏,抗过敏药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如不恢复,可用指压或针刺人中,或再艾灸百会、足三里。亦可用拇指尖点按患者双侧内关穴,速度每秒5-6次,轻重以患者有胀麻感向上臂放射为度。指压、针刺或点按如上穴数秒后可缓解,5分钟内应恢复。 严重者,或意识障碍者,在拔出蜂针后,让患者平卧,头稍低,取出假牙,保持空气流通。可指压人中、内关穴,艾灸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穴的同时,可向患者鼻内吹入少许通关散,并吸氧。必要时,给患者0.1%肾上腺素1ml静注,继之皮下注射1ml,或肌内注射1ml;静注抗组胺药如异丙嗪25~50mg;可使用激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予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反应严重者,要用全身支持疗法,给予输液、利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