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明远:“谋道”和“谋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陈明远:“谋道”与“谋食” 丁辉 读 陈明远先生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颇多感触!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出过《顺境与逆境》的作文题。对于类似这样的作文,甚至都不需要老师有意无意的暗示,几乎所有的同学在作文里都认为:逆境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优裕的生活则会使人心生怠惰,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现在想来,大家所以能够几乎无人例外地对这类作文的“立意”心领神会,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有这样写才能表明自己的“道德正确”和“政治正确”,一旦不这样写,比如说写成“顺境才有利于人的成长与成材”就有可能被老师认为思想有问题;不要说那个时候了,即使在今天,说某个学生“思想复杂”也不是什么好的评价。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也在老师的要求下写日记,于是在日记里,我不是今天捡到了一支钢笔,就是明天捡到了一块橡皮(最后当然都是拾金不昧,归还失主),不是今天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明天到敬老院给孤寡老人干活,其实,我们那里地处偏僻的乡村,直到今天也没有一条路堪称“马路”,我到哪里去扶老奶奶过马路?家家都穷得要死,整个小学阶段,我就没发现我的同学中有谁用过钢笔,我到哪里去捡?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指出过我写的东西不真实,大概在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看来,重要的是“思想正确”和“道德正确”,至于真不真实,倒没什么要紧!! 我也是很多年以后,才感觉到,如此对待“顺境与逆境”是很成问题的。固然可以举出很多身处逆境然意志益坚的成功者作为立论的依据,“逆境出人才”,似乎也更能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寻求到呼应,孟老夫子不早就讲过“生与忧患,死于安乐”吗?他甚至还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位号称“宋代文坛领袖”的欧阳修不也说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样的话吗?还有那句在民间更广为人知的“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等等;然而即使有一万个这样的成功者,也无法抵消生活本身告诉我们的这样一个事实:更多的人其实是被逆境给毁掉了。更多的人被贫穷毒化了心灵,扭曲了灵魂,甚至吞噬了他们的生命;更多的人被苦难湮灭了智慧和才华,更多的人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心肠变得坚硬甚至无耻。 行有余裕、不必为柴米发愁的宽松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的精神的升华,对于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其实是更重要的。 陈寅恪先生抗战时期在给傅斯年的信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弟之生性,非得安眠饱食,不能作文,非是既富且乐,不能作诗,平生偶有安眠饱食之时,故偶可为文,而一生从无既富且乐之日,故总做不好诗。” 虽是以调侃的口气说的,其实也是实情。自由独立的经济生活是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自坚强后盾与实际保障;鲁迅先生也在《娜拉走后怎样?》这篇著名的演讲中说: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 中国读书人往往以“君子”自我标榜或自我期许,而君子是“谋道不谋食”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上大学时,有一次古代文学课上,老师正在上面大讲“君子谋道不谋食”,胡远君在下面突然插了一句:“谋道还不是为了谋食?”满座哑然。胡远君平时沉默寡言,激愤之间的一句话却戳破了中国士绅文化的某些假面。正是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鲁迅对金钱的极度关心才显得那么鲜明而独特。为了争取经济权,鲁迅甚至不惜与先是学生、后是挚友的北新书局老板李晓峰翻脸,从而就版税问题对簿公堂;为了争取经济权,鲁迅曾一再向自己供职的教育部索取欠薪,并将内幕公诸于众。正是牢固的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才使得鲁迅能够摆脱官的威势、商的羁绊,才使得鲁迅即使是走着“独战”的道路也没有被中国社会无边的黑暗所吞没。陈明远先生感叹说:“如果没有一些文化机构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大学院等等以经济力量保障了鲁迅的职业选择,如果没有一些出版机构如新青年社、晨报社、北新书局、商务印书馆等等以经济力量保障了鲁迅的言论发表,如果不是鲁迅自我奋斗努力保持了中间阶层的自主经济地位,那么,也许他早就被黑暗势力无情地扼杀、吞噬了,那就根本谈不上还会有什么鲁迅精神。物质上的宽余和精神上的自由,应该是互为表里的两面,缺一不可。”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陆游也说:诗穷而后工。然而鲁迅却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