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灾后安置中的十大危害因素 (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谨防灾后安置中的十大危害因素 来源: 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 时间: 2008-06-18 11:15 大震之后,灾区环境恶劣,致病因素无处不在。根据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前方队员提供的实际情况,现总结十大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泥土” 地震现场多发皮肤破损、骨折等各种外伤。有的人在突然受伤出血时,一时慌乱,抓起泥土止血,还有的人皮肤受伤,随意抓起布条包扎。殊不知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其中最易致命的是破伤风杆菌。肉眼难辨的破伤风杆菌一旦进入伤口,又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在厌氧环境下会疯狂生长繁殖,释放出大量破伤风毒素。外伤后如何预防破伤风呢?破伤风杆菌是厌氧杆菌,伤口越封闭,越易感染。一旦发生外伤,应分三步处理:①清洗伤口,如果没有双氧水等专业消毒制剂,应该选择清水冲洗。②开放伤口,压迫止血后,不能密闭伤口。③尽快寻找医生帮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特殊处理。 二、污水 灾后城镇供水系统被破坏,饮用水源会遭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及腐烂尸体的严重污染。水的生物质量差,会引起霍乱、伤寒、腹泻性疾病等疾病;水生虫媒会引起疟疾、登革热、盘尾丝虫病等疾病;水的化学质量差,会引发各种各样的中毒事件发生。饮用水的对策:①寻找水源,如果没有纯净水饮用,应该尽量选择深井水,其次是泉水。②鉴定水质。通过生物、化学等相应的方法确定水的质量,并注明采集的时间、地点等标识内容。③净化消毒,不能确定来源的水,首先应该肉眼观察水质是否浑浊,选择干净的布类或细沙等进行初步过滤、沉淀,然后尽可能加入漂白粉等消毒剂。地震灾区最易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步骤是饮水要煮沸,确保饮烧开的水,杜绝喝生水,避开“疫水”。 三、毒蛇 春夏之交正是毒蛇出动之时。我国陆地最常见的10种毒蛇中,四川有4~6种。由于震中地处山区,毒蛇时时出没。房屋倒塌后,灾民和救援人员都住在帐篷里,甚至席地而卧。防止毒蛇侵袭,要注意扎紧袖口裤腿,睡觉时尽可能不要睡在地上,不要靠近墙壁。毒蛇咬伤后的表现不同:(一)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感觉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眼睑下垂及复视。最后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致使机体缺氧、发绀、全身瘫痪。如抢救不及时则最后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人可迅速死亡。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忽略。伤后的第1~2天为危险期,一旦度过此期,症状就能很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二)血液毒致伤的表现: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淤斑,组织坏死。严重时全身广泛性出血,如结膜下淤血、鼻衄、呕血、咳血及尿血等。个别病人还会出现胸腔、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最后导致出血性休克。由于症状出现较早,一般救治较为及时,故死亡率可低于神经毒致伤的病人。但由于发病急,病程较持久,所以危险期也较长,治疗过晚则后果严重。治愈后常留有局部及内脏的后遗症。(三)混合毒致伤的表现:兼有神经毒及血液毒的症状。 被毒蛇咬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①阻断,要尽快在伤口上方的大血管处进行捆扎,防止毒性血液回流入心脏。②冲洗,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③负压吸引出毒素。要特别注意用嘴吸吮时,如果口唇皮肤有破损或者口腔内有溃疡,会迅速吸收扩散毒素,所以要尽可能用塑料性薄膜覆盖在口唇与伤口之间,再进行吮吸。也可以用刀划开伤口,挤压出血排出毒素。④迅速寻求医疗救助,注射抗毒血清。⑤严禁奔跑或做剧烈运动,以免加快血流速度,导致中毒加深。 四、老鼠 地震过后,先前逃匿的老鼠会重新回到居住地。房屋倒塌后掩埋大量食物,为老鼠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孳生的老鼠携带大量病菌无孔不入,啮齿类是紧急状态下疾病的传播媒介、宿主和有害动物,鼠类所带病原体,不仅是鼠疫,还有诸如流行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斑疹伤寒、拉沙热等34种病原体。目前尤其要注意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该病属于鼠传人类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鼠带病毒率增高,鼠间接触机会增加,兽疫流行过程增强,人鼠接触密切,导致本病的流行。食用了鼠类啃噬过的食物也有可能会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结合当前地震的特殊性,尤其要注意到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动物源传播,人们由于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而受感染。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黑线姬鼠感染后第10日,其唾液、尿和粪便开始有病毒排出,尿排毒时间较长。带病毒的排泄物以气溶胶形式,通过呼吸道吸入后可引发人类发病,尤其是地震后坍塌、人口居住密集使该病传染几率大大增加,尤应注意呼吸道的隔离。总之在震后进行防鼠、灭鼠势在必行。 五、蚊子 地震后污物横流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